方新宗
【摘 要】新課程在我縣全面實施已經有多年了,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和實踐,我覺得化學老師應從五方面加強觀念改變,即: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轉變師生角色、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加強學法指導。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師都要與時俱進、下大力氣,改變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教學觀念。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觀念;改變
九年級化學新教材在我縣實行已有多年了,使用后,我深深感到新課程在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創新。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的過程。通過學習新課程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革自身的教學行為。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內涵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教育應體現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在化學教學中,應該改革過去傳統的只注重學習結果和學生分數,而忽視對學生過程考察的評價方式,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
二、改變師生角色,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走進新課程后,教師不再是過去課堂上的權威和惟一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
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一貫以升學為目標的教學觀念,營造一個較為民主的課堂,轉換師生角色,師生的距離才會近起來,學生的頭才會抬起來,手才會舉起來,話自然也就敢“多”起來。
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科學探究活動的教學
新教材要求我們摒棄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充分體驗感受,自主形成知識,獲得能力,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快樂。
如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和制法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雞蛋游泳”,學生先在容器內放入稀鹽酸,之后放進一個雞蛋,觀察現象,學生們看到雞蛋最初在容器底部,并且雞蛋上逐漸附著大量氣泡,隨著氣泡增多,雞蛋逐漸上浮,接近液面處,氣泡迸裂,雞蛋又下沉,以后重復上述過程。此實驗生動有趣,學生非常興奮,實驗結束,學生討論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四、改變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
傳統的教學,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很小,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消極的,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填鴨式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掌握呆滯的課本知識,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比如,在九年級復習課上,我就采用了學生講課的方法,請學生課前都準備好復習的知識點,課堂上讓學生上講臺講解自己歸納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然后其它同學補充,教師最后整理、歸納。
五、注重教學策略,加強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師的教學策略應發生很大改變,由此也引起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育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學習依賴于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學生得到的是格式化的知識,忽略了探究性學習(如觀察、實踐、實驗、調查等)的重要作用,從而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走進新課程后,教師設計的教學情景應是開放性的,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開放的、多樣的,應不時地這樣鼓勵學生:“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還有什么新的見解。”如學習了《愛護水資源》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考察活動,主要圍繞下列問題:我鎮水污染狀況怎樣?有無浪費水現象?污染后的水對人和工農業生產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樣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樣防止水污染?你知道的其它“水”有哪些?要求學生開展實地考察、訪談、資料查詢等活動,最后寫一份“我所認識的家鄉水”的科學小論文。教師對學生不論采取何種模式的指導,都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研究能力,但教師在指導時要把握一個度,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做決定。
總之,在新課程體系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化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基建.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科學探究.中國農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