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靜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沖擊,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式方法和師生關系等方面出發,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分析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創新改革
當前,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創新能力的目標下,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方向。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引導學生主動從歷史知識中發現規律,并利用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了解當前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一、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教學模式與教學質量有著直接關系,良好的教學模式可以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科都擁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對于初中歷史而言,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還是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觀念的灌輸,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主要表現為:
1.教師教學理念和方法滯后
從傳統教學模式到創新模式以來,中學歷史始終處于“副科”的地位上,教師并沒有重視歷史教學的重要性[1]。盡管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但是教師還是單方面的指導學生進行知識填充,歷史課堂所呈現的景象也不過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聽和記錄。這種教學模式仍然是沿用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理念,并沒有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導致學生開始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2.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師很少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單方面的歷史知識重點灌輸給學生,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并不重視,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無法符合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開發,久而久之,學生必然失去歷史學習興趣。盡管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有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都已經采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但是,還有很多教師還是采用粉筆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耗費時間,還容易造成課堂氛圍枯燥的現象,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二、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以及師生關系等各個方面入手,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以活動組織者,知識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1.創新教學原則,創新教學理念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涉及到了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藝術等各個層面,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應該遵循包容心和開放性原則。其次,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學生開展相應的學習計劃。最后,在實際教學中,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自由與合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赤壁之戰”的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通常只是對戰爭進行簡單的敘述,對于戰爭背后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只不過是讓學生在書本中簡單觀看,對于書本之外的人物故事完全不提。學生學起來自然覺得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師在其中穿插一些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七縱等故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從中了解更多書本之外的故事[3]。
2.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
創新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基礎上,實行情景教學模式。如:初中歷史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某個歷史情景中的人物角色,并通過學生的表演模擬歷史過程。這種表演形式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深入了解歷史,提高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進而達到教學模式的創新。以“赤壁之戰”教學為例,初中歷史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設計課本劇,并進行表演。學生在構建劇本的時候必然會對其歷史背景有深刻的印象,且以表演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如: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積極使用現代化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時期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與鴉片戰爭相關的視頻,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加深學生對其中知識點的認識[4]。
3.創新師生關系,創新教師隊伍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新課程改革要求創新師生關系。對師生關系進行創新,教師應該走進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討論。例如:在講解“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內容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路線,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紅軍長征路線后,引導學生以導游的形式,對長征路線進行回顧。學生在對路線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安排線路的理由,并參與到學生之間的討論中,進而幫助學生規劃好路線。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在課堂中縈繞著輕松、愉悅的氣氛,這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學校應該創新教師隊伍,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為此,學校應該適當的開展學術討論交流會,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互相幫助,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學生設計更好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存在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滯后,學生難以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創新教學原則,創新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展開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初中歷史教師還應該創新師生關系,創新教師隊伍,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打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貴秀.關于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探討[J].才智,2015,15(13):217-218.
[2]劉秀.新課改下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探討[J].青年時代,2015,17(15):139-140.
[3]余瑞池.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2(12):92-92.
[4]于萬利.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4,1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