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福琴
【摘 要】幼兒教育一直是我國近幾年一直持續關注的問題,在素質教育倡導下,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工作。一些幼兒教育機構也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學習國內外優秀教育經驗,引入不同教育方法,促進幼兒教育,教育游戲就是一個很好引證。因此,本文將探討教育游戲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及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提高。
【關鍵詞】教育游戲;幼兒教育;應用分析
教育游戲源自于國外,最初是為了提升當地官員管理能力而創設的一種嚴肅性游戲。后來,由于這種模式不但效果顯著,還使教育過程充滿趣味性,因此逐漸盛行起來,并廣泛應用于各類教育行業。而幼兒(6歲以前)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缺乏生活經驗與學習能力,游戲教育可以很好利用其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游戲過程中對其產生教育影響,幫助其各項能力發展。
一、教育游戲與幼兒教育及其特點
(一)教育游戲現狀
我國早期幼兒教育機構,俗稱托兒所,在幼兒教育方面并不能起到很好教育影響。與張藝謀導演作品《一個都不能少》中所描繪的教育情況相似,托兒所只是一個幫助家長照看孩子的場所。由于教育設施陳舊,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導致幼兒在托兒所并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隨著時代發展,托兒所也被幼兒園取代,相對教育環境也被提高,但在傳統教育中,教學缺乏互動,幼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仍困擾著幼兒教育機構。隨著教育游戲教學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現象。
(二)教育游戲特點
教育游戲與傳統教學手法相比有以下四個特點:
1.趣味性
雖然教育游戲是一種嚴肅性游戲,但其本身因為是為幼兒設計故增加了趣味性。好的教育游戲,必須是針對幼兒心理設計的,站在幼兒角度上帶著純真與好奇去設計游戲場景。教育游戲的趣味性主要由兩方面展現,第一、是通過游戲設定使整個教育過程變得有趣;第二、是通過有趣事物抓住幼兒好奇心。如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引入布偶助手,通過和布偶一問一答的過程,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教學。
2.自主性
教育游戲本質是設計游戲場景,使學生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因此,相比較以往傳統模式,提升了幼兒自主學習過程。使幼兒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主動去接受知識,進行思考。
3.合作性
這里的合作性主要指對幼兒合作能力提高,不論是與教師做游戲,還是和身邊同學合作游戲,都能提高幼兒團隊協作能力。并在這過程中,幫助幼兒養成團結互助、陽光開朗的性格,并在合作中學會尊重他人,接受不同意見,有助于促進幼兒全方位綜合發展,為素質教育奠定好基礎。
4.目標性
由于教育游戲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提高受訓者某一方面能力,故教育游戲具有較強針對性。運用到幼兒教育中,可以通過針對幼兒某一方面興趣而設計一些游戲。如在電子游戲《小小音樂家》中,幼兒通過選擇不同音樂器材,了解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以此培養音樂方面興趣,同時通過聽覺提高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
二、教育游戲的應用分類
(一)按內容分類
依據日本田也真博士在他“幼兒教育指導”專題講座中提出,“教師應該努力向幼兒展示生活的美好,并幫助幼兒找出其本來具備的能力,不管是探知能力還是藝術創造能力。”為了幫助幼兒全面認識生活,教育游戲在內容方面應有如下分類。
健康類,增強幼兒體質,不僅要照顧到幼兒身體健康,還要教會幼兒健康積極生活態度,并幫助幼兒培養一些健康生活作息習慣。幼兒缺乏生活經歷,對自身情緒態度沒有較強控制能力。而教育游戲通過游戲經歷教會幼兒一些積極生活態度,幫助教師向幼兒教授情緒控制這類較抽象課程。
科學類,激發幼兒好奇心,幫助幼兒培養探究能力。這一類教育游戲在日常教育中較為常見,如讓幼兒利用七巧板認識圖形,找出幾何圖形間的聯系。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游戲中尋找答案,留下較深刻印象。
語言類,這類游戲既可以增強幼兒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從視覺能力與聽覺能力兩方面加強幼兒思維能力。
社會類,社會類教育游戲試用一種潛移默化方式,提高幼兒良好習慣養成。這類游戲其實不需要特定拿出來獨立學習,應該設定在點滴生活中。通過這種教育游戲,教會幼兒學會關愛朋友,感謝為自己提供幫助的人。
藝術類,幫助幼兒欣賞藝術,感受生活中的美,培養感性思維。如色彩調配、故事表演類游戲都屬于藝術游戲范疇。
(二)按年齡分類
根據幼兒園班級年齡分類,對應教育游戲也會有不同側重點,來配合幼兒智力及能力發展。3-4歲為小班年齡:此年齡段幼兒剛來到幼兒園,不免會有焦躁情緒,教育游戲主要以幫助幼兒認識新環境,熟悉新環境為主;4-5歲為中班:這時大部分幼兒都已經開始喜歡上幼兒園,認知能力也相對提高,可以設置一些社會類游戲幫助幼兒習慣養成,和一些語言類游戲,幫助幼兒學會表達自己所感所想,到了下學期上述五類游戲都可以運用到教育中;5-6歲為大班:此時幼兒已具備相對認知能力,如會用點、線和一些簡單的幾何形狀表現一些常見物品形狀,教師可以運用藝術類教育游戲,要求學生運用八種顏色描繪身邊事物。
三、教育類游戲在應用中存在不足及改良建議
(一)應用不足
教育游戲是一種嚴肅性游戲,它將教育與游戲融合在一起,旨在游戲過程中達到教育目的。而一些教師在運用過程中不能合理分配游戲與教育資源,使游戲內容是過于深奧,不能調動兒童積極性,反而將游戲課變成教師示范表演課;或是在一些游戲中將重心放在游戲上,缺乏教育引導,這兩種做法都不能發揮教育游戲功效。
另外,還有一些教師游戲運用單一過分依賴電子游戲教育,這種做法會讓幼兒沉迷于網絡,不利于幼兒后期發展。
(二)改良建議
1.合理分配教育與游戲資源
教師在游戲應用中,應注意資源合理分配,因為幼兒在生活知識經驗方面都相對匱乏,很多游戲都可以起到教育意義,教師要善于挖掘游戲中教育內容,從而對幼兒做出引導。以簡單游戲說顏色為例:這種游戲是教師在講臺上隨機說出一種顏色,幼兒在教室中發現這種顏色并告訴教師。教師可以加深其運用范圍,將簡單英語與游戲相結合。先教授幼兒簡單英文顏色如pink、blue等,在游戲過程中要求幼兒用英文將顏色說出;或是將游戲與數學相結合,讓幼兒從身邊找出教師說數字,教師在此過程中還能教授幼兒一些10以內數字加減,對早期智力開發也有幫助。
2.傳統教育游戲與現代教育游戲相結合
傳統游戲對幼兒動手能力有很好提高,但不如電子游戲中豐富的顏色與卡通形象能很好抓住教師幼兒注意力,不過長期使用這種單一教學游戲不但會讓幼兒沉迷網絡,對視力也會有損減。
教師在幼兒教育中也該將室內教育拓展到室外教育,讓幼兒親近大自然,在與自然接觸中學到生活知識。帶領幼兒去附近公園做游戲,或是去農舍家進行一些教育游戲如“地瓜大作戰”一邊鍛煉幼兒動手能力,一邊教會幼兒一些農作物生活習性,在這過程中還可以教會幼兒一積極樂觀態度面對人生。
將傳統教育游戲與現代電子游戲相結合,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豐富生活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四、總結
幼兒園生活在孩子童年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幼兒園教育方法會直接影響幼兒心理生理發展。教育游戲的引入,不但豐富了幼兒生活,同時提高了教育趣味性,符合現代幼兒教育特質。
參考文獻:
[1]李園園.教育游戲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崔繼振.網絡教育游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王旺.試論教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104.
[4]李娜.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游戲化主題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5]莊藝心.淺析教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4,52:188-189.
[6]曾麗華.淺析教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3,50:192-193.
[7]崔蓮花.探討游戲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