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
【摘要】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適應時代和語文學科自身發展所提出的教學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建議可從拓展語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提高語文的生活運用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繼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教學 意義 教學策略
為了適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并重的教學要求,小學語文也亟須改革。為了提高語文的人文性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探索,提出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這一教育理念,現將其意義和教學方法總結如下。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關于“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美國知名教育家杜威曾經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學理論,后我國教學學家陶行知師從杜威,并對此有所發展,給我國教學發展指明了一條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發展道路。此理論給我們以這樣的啟示:教育和生活本來就是息息相關,二者密不可分,在生活中實現教育,在教育中體驗生活,語文學習也是如此。語文是一門具有高度實踐性和生活性的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更是千絲萬縷,再加上小學生由于認知技能和智力水平的發展還有進一步的提高,對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的模仿。而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范圍成為語文教師所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為此,在小學實行“生活化教學”不僅是適合時代的發展,也是語文走出課堂教學的局限,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此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擴大語文教學范圍,提高語文的實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經過自身不斷的觀察和實踐,實施此教學方法的班級學生與不實施此教學法的班級學生相比,前者的語文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更強,且前者的觀察力更強,口頭表達能力也有顯著增加。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開展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策略
首先,教師可從生活中吸收教學材料,豐富語文教材,強化生活與教學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學習語文起著良好的示范作用。學生在每天的生活中接觸到大量的廣告,其中就包含著豐富的語文知識,例如,以成語誤用為例,形容蚊香的“默默無蚊”,是“默默無聞”的故意誤用;牙膏廣告的“牙口無炎”是故意對“啞口無言”的誤用;酒類廣告的“天嘗地酒”,服裝類的“百衣百順”、“衣衣不舍”等等。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此類廣告詞,使學生初步形成對成語的認識,教師再通過還原成語的意義和語境,使學生掌握成語的真實意義。此種教學方式由于知識與生活之間緊密相連,而且富有趣味,學生學習起來的熱情也更高,學習興趣濃厚,極大活躍了語文課堂的氣氛。當然教師要把握好尺度,切勿讓誤用成語喧賓奪主,最終導致學生出現記憶混亂。
其次,變換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生活性。目前小學生所學到的系統的語文知識,自然還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但教學方式卻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有所調整,采用“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更是教學形式與內容相適應,教學方法也要與生活掛鉤。例如,小學生喜歡集體活動,尤其喜歡游戲,教師即可利用此點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相關的課本內容,如以話劇形式表演《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以舞臺劇的形式表現《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學生真切直觀地感受到課本的內涵。當然,教師也可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影片,強化學生的印象,自覺帶入人物,深刻體會文本中豐富的情感。另外,教師還可組織小組活動,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因素,并在課堂上交流。如有一個廣告,就利用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以契合秋天天氣變化所帶來的感冒頻發。學生通過交流彼此的經驗,分享語文學習心得,最后評出優秀小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教師也可培養學生將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提高自我修養,將語文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內化。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識也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例如《將相和》一篇雖然學的是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但其中也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內涵——以和為貴、謙讓是美德、國家利益至上等等。當學生發生矛盾時,教師就可引用此篇文章教育學生要尊重他人,團結協作,教師也可借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同違反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繼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一個地球》其中所涉及的家園意識、環保意識,在二十一世紀逐漸得到重視,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愛護環境,節水節電,做好垃圾分類,不亂丟垃圾等等,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
語文課文蘊含著豐厚的人文知識,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提高個人的素養,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當然,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組織閱讀會、故事會、辯論賽等等,鼓勵學生多聽多說。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辦黑板報,設計一則廣告,組織相關的交流會,分享經驗心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相關的教學理念探索出來的,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加之此教學方法所帶來的實踐性特征,也是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能夠使語文教學真正走出課堂,開拓全新的教學方式,最終實現提高語文小學質量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雙重目標,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前景。當然,此教學方法的發展還有著進一步的提升空間,有待廣大教學者的進一步探索,筆者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