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平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擴大以及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學習英語并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已成為社會的需要。因此,加強英語口語的教學已被大家所注重,這不但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也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但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中學英語教學尤其口語教學存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需要切實解決。本文針對目前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上存的困難與問題,提出解決的一些對策。
一、創(chuàng)設民主、寬容、和諧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初中的學生,由于受英語信息刺激較少,且因母語的干擾,在面對全班同學和老師用英語交流時有許多顧慮,有時不免出錯和膽怯。因此,教師要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在學生出錯時,不要立即打斷學生糾正錯誤或過多的指責。這樣必然挫傷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致使學生怕出錯而不敢開口說英語,則不啻于教師親手堵塞了學生獲得口語能力之路。再說,若只著眼于向學生指明錯在哪里和要求學生改正錯誤,大量課堂時間則花費在“出錯----改正”這一循環(huán)往復之中,而運用英語的能力卻得不到提高。事實上,每個說英語人的身上,都帶有成千上萬個“錯誤”,說錯一句就等于扔掉一個“錯誤”,說得越多,錯誤扔掉得越多。只要能大膽地說,錯誤就會越來越少,最后也就沒有錯誤了。教師也可以課下將學生們口語中常犯的、難改正的錯誤集中在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研究怎樣才能幫助大家盡量克服,避免出現(xiàn)類似錯誤。
二、堅持用英語教英語。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教英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是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用英語教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不熟悉的話語漸漸聽熟悉了,不清楚的詞語漸漸聽清楚了。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和保證。沒有足夠聽的實踐是不可能開口說的,所以關鍵是教師一定要堅持說英語,用英語教英語。
三、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說英語的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實踐機會。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誰越是敢說,多說,誰就越早學會說英語。學生開始說英語時,免不了會有些緊張、害怕、害羞,教師應熱情鼓勵,及時幫助,適當引導,鼓勵學生說下去。一個輕松、寬松的環(huán)境,一張和藹可親的面容,一個鼓勵、期待的眼神,都能幫助學生順利地說英語。每當學生能正確地說想要表達的意思時,教師要以加肯定和鼓勵,對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產生自信心和主動性,進一步努力想方設法去提高說的能力。
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
教師課上要盡量給學生營造一種英語的氛圍,能夠使他們初步形成的對英語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機會。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情景使他們有說的愿望。英語課堂上的活動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師生問答,學生與同伴的合作活動,小組討論等,都能讓學生們參與到說英語的活動中。例如,我在講“What do you think of …?”句型時,教師用自己穿的一件新衣服引起大家的注意,問他們這件衣服怎么樣。大家發(fā)表了看法的同時新的形容詞就被引入了,還能擴展一些課外詞匯。然后又針對一些學生不愛穿校服的現(xiàn)象,討論了他們對校服的評價,還有同學提出了改進校服設計的方案;部分男生頭發(fā)過長,聽到多數同學不喜歡這種發(fā)型的觀點后,第二天自覺地將頭發(fā)剪短了。這樣的討論既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解決了一些令班主任頭痛的班級管理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五、注意改錯的藝術。
學生初學說英語,出錯是難免的,因此教師應注意改錯的藝術性。有的教師習慣于一發(fā)現(xiàn)錯誤就立即打斷學生,進行直接糾正,并要學生重復教師的正確句子。這種改錯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為它往往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不利調動學生參與口語實踐的積極性。 教師的改錯要有所選擇,對一些小錯,尤其是學生不熟練而造成的口誤就不宜有錯必糾,因為隨著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這些錯誤會自行得到糾正的。即使需要糾錯,也最好由學生自己糾正。當學生說英語出現(xiàn)了嚴重錯誤時,則必須糾正。但也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切忌粗暴打斷,更不能訓訴指責。這時更好采取間接糾正的方法,間接地糾正了學生的時態(tài)錯誤,同時又保全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繼續(xù)口頭敘述。
六、文化障礙的消除。
英漢語言的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英語口語教學是否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能否幫助學生消除文化障礙。在教學中,教師除了使學生掌握和提高語言的基本功外,更要使他們了解英語國家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特定的文化母體以及特有的文化觀念等,努力擴大知識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彌合文化溝壑,才能在交際中隨機應變,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
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是英語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對此高度重視,才能切實體現(xiàn)英語學習的價值。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貴在堅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留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去交流、去體驗。給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口語交際氛圍,讓他們從“讓我說”轉變?yōu)椤拔乙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