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淵 王立斌
摘 要:雷電災害是影響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厄爾尼諾天氣的影響,導致農村遭遇雷擊的個案呈上升的趨勢,在對雷擊災害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雷擊傷亡大多發生在農民田間野外勞作的過程中,同時,自家房屋遭受雷擊的情況也屢見報端。對此,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必須嚴格做好農村的防雷減災工作,以實現農業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雷電;農村防雷;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P45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94
雷電是自然界中最為奇特的氣候現象之一,由聲、光、電組成,其發生缺乏規律性,多在夏天多雨時節發生,然而,其所引發的自然災害是難以料想的,不僅對人身安全產生危害,財產損失更是難以估計。正是如此,雷電被譽為是人類所面臨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從對我國近30a的氣象資料考察來看,雷暴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強度有不斷強化的趨勢,其危害性也日益嚴重,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的人身財產安全的危害,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由此,為了更好地實現農村地區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必須加深對雷擊現象的研究并逐步總結出防雷措施。
1 雷暴日數統計
象山縣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中段,介于N28°51′
18″~29°39′42〞、E121°34′03〞~122°17′30″。轄區包括象山半島和沿海諸島2部分。總面積1175km2,是浙江省第一大半島,雷暴出現多發頻發的實際情況。據象山縣石浦站1990~2013年年雷暴日數統計,雷暴日數最大年份出現在2010年年雷暴日數達到41d,雷暴日數最少年份出現在1994年共14d(其中1990年19d,1991年38d,1992年24d,1993年34d,1994年14d,1995年22d,1996年35d,1997年24d,1998年30d,1999年27d,2000年18d,2001年20d,2002年29d,2003年20d,2004年29d,2005年23d,2006年25d,2007年23d,2008年29d,2009年28d,2010年41d)。
2 農村防雷現狀
2.1 雷電監測和預警能力還不能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2 須進一步加大對防雷安全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
目前農村地區和外來務工人員的防雷安全防范意識還不強,自救、互救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3 部分企業對于防雷工作不夠重視
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須加大防雷減災的管理力度,建立防雷減災工作長效機制。
2.4 農民缺乏防雷意識和必要的防雷常識
農民的防雷減災意識淡薄,自我防范意識差,許多人連最基本的防雷常識都不了解。遇到雷雨時往往不及時躲避,或直接躲在大樹、亭子下避雨。
2.5 雖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家庭也蓋起了小洋樓,然而,由于防雷意識薄弱,很多家庭都沒有安裝避雷裝置。同時,地方政府在民房建設過程中,也沒有對房屋避雷情況進行相應的審核、監督,導致房屋建設不夠科學化,不能有效避雷。此外,大部分農民都在自家房頂上安裝水箱、大洋能熱水器等等,卻沒有接地線,一旦發生雷暴天氣,極易發生人身財產安全威脅。
3 農村防雷工作開展建議
3.1 大力宣傳、加強管理
提高全社會的防雷安全意識,特別是加強對農村雷電防御知識時宣傳。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利用“科技周”、“氣象日”等載體,象山縣氣象局積極開展防雷減災宣傳工作,協助報社、電臺、電視臺進行雷擊事故的報道,分析雷災成因,作出相應的安全防范補救措施。采取上街設攤、咨詢、科技下鄉、信函郵寄、短信及學校科普教育等方式進行防雷減災的宣傳活動,利用“3·23”世界氣象日、“4·15”防汛防臺日、“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進行現場答詢、分發科普資料,并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農民信箱等媒體開展防雷科普宣傳,擺放一些生動形象的宣傳畫,并發送防雷科普小冊子,解答農民疑問。提高市民的綜合防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解決農村和農民朋友獲取氣象信息渠道不暢、防雷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意識缺乏的問題,擬爭取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在農村中小學校開設防雷安全知識普及課程。通過農村中小學生防雷知識的傳播,提高廣大農民的防雷意識,減少雷擊傷亡事故的發生。有條件的還可以把特大雷擊事件及其調查制作成防雷安全教育系列電影在農村巡回播出,在電視臺播放。
3.2 加大地方各職能部門的扶持力度
針對經常發生雷擊事故的地區,地方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應做到心中有數,在這些地區加大雷電災害防御科普知識宣傳的同時,政府、民政等有關部門應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雷電災害易發區的雷電監測。實行政府撥款和村民集資相結合的方法給建(構)筑物設置防雷裝置。氣象局對全市、縣中小學校進行了防雷裝置安全檢查,并給縣教育局提出了整改方案,但因資金得不到落實,校舍至今未安裝防雷裝置,給在校師生帶來的很大的安全隱患。
3.3 做好防雷裝置的設計
認真做好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施工跟蹤監督檢測和竣工驗收工作,從源頭上消除雷災隱患。凡是要按國家強制性規范標準要求設計安裝防雷裝置的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在施工前,積極做好防雷設計技術評價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從源頭起消除雷災隱患;在施工過程中,象山縣氣象局防雷設施檢測所對每一新建建(構)筑物在重要的施工環節均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督檢測,確保防雷裝置的施工質量;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竣工檢測驗收,真正做到防雷裝置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3.4 積極開展“百村防雷安全巡檢服務活動”,力抓防雷安全工作薄弱環節
開展“百村防雷安全巡檢服務活動”,象山縣氣象局認真貫徹省局相關要求,動員和組織全局防雷技術人員,積極開展“百村防雷安全巡檢服務活動”。在活動中,象山縣氣象局防雷技術人員與各村主任、農業副社長、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以及重點企業負責人等,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防雷知識培訓,并向當地各村委會贈送了《農村房屋設計施工使用圖集》以及防雷安全相關科普宣傳資料,以點帶面指導提高農村防雷避雷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局防雷設施檢測所還針對重點防雷安全單位的防雷裝置進行防雷安全性能檢測,并對檢測到的數據作深入分析,出具檢測報告以及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給檢測單位,幫助檢測單位加強防雷減災工作,做好防雷措施。
3.5 認真貫徹落實防雷安全考核工作,明確防雷安全工作職責
會同住建局、安監局對象山縣燃氣市場各燃氣經營戶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著重對各業主的防雷防靜電措施進行了安全監管,落實防雷安全責任,消除雷災隱患,防止或減少雷擊事故的發生。氣象災害防御和防雷安全工作關系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關系到平安建設的大局。積極配合市校安辦做好全市中小學校校舍防雷加固改造工程的監督檢測工作,確保防雷改造工程的施工安裝質量。
3.6 加強個人戶外防雷意識
從雷擊現象發生的資料來看,“三夏”時節農民遭遇雷擊的案例是最多的,及其原因,在于“三夏”時節是雷暴高發期,更在于“三夏”時節農民戶外農作的頻率極高。對此,要避免遭遇雷擊,必須要加強戶外防雷意識。那么,在戶外看見閃電并在短短幾秒鐘內聽見雷聲,意味著雷暴已經來臨,假如沒有可以躲避的安全地帶,就馬上停止行走,雙手抱膝,低頭下蹲,這樣可以有效避雷。假如是多人同行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之后才做這一動作。此外,在雷暴天氣時,切忌在高樓平臺、孤立棚屋、崗亭等地方避雷。
參考文獻
[1] 于東海,翟玉泰,杜建德.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現狀及對策[J].廣東氣象,2007:29(12):133-134.
[2] 戎正鋼,白雪波,李金槐.農村雷電災害原因分析與預防[J].臨滄科技,2006(3):32-33.
[3] 王明學.許昌市農村雷電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91.
[4] 李彩蓮,杜娟,曹贊芳,等.陜西省農村雷電災害分析及建議[J].陜西氣象,2009(09):22-23.
作者簡介:高淵(1984-)男,本科,象山縣氣象局,研究方向:防雷;王立斌(1985-),男,本科,助工,研究方向:大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