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摘 要:高中生物在高中階段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枯燥而又很神秘的一門學科,它神秘的一面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趣味性教學方式在當下教育模式中脫穎而出,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接下來結合相關的教學經驗談談趣味性教學的好處。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實際;教學語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曾這樣總結過。興趣不只是對事物表面的了解,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會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尋找機會去了解、去學習,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學生會享受到樂趣,表現出積極性并自覺地學習。高中生物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它是學生開始了解這個神奇世界的敲門磚。所以我告訴學生,要學好生物,就必須走進生活,進入這個神秘的生物世界,去了解、去觀察、去探索。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來源于生活
生物書上的知識有些很枯燥。一些理論性知識過于專業化,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以學科為中心,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不利于學以致用;很多知識,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這些問題的存在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知識體系結構顯得狹窄和不牢固,隨著時間會慢慢地遺忘,并且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求知態度等得不到充分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能滿足社會和日常生活對生物學教育的需求。
為了讓學生理解生物來源于生活,我帶領學生帶上書本,走出教室,走進生活,更全面、更實用地了解生物知識。
例如,在教學種子萌發的過程這一節內容時,準備一些黃豆或者花生種子來進行現場試驗教學。準備一些種子,讓學生親自動手培育種子發芽,在這個過程中定期觀察種子的形態和生長狀況。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體驗中能享受到樂趣,同時又更深刻地了解了種子萌發的過程。在學生培育種子發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成功,很多學生都會詢問我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育種子,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何控制這些因素。這正好為“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這一節知識做了鋪墊,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能更好地發散思維,聯想這次動手培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再趁機發動學生一起來討論這些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形成了。
這種培養興趣式的教學方式就是趣味性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使他們學到了知識,更深層次地應用于生活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快速、最有效的辦法是引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死寂的,我們更多的是為學生灌輸一些繁瑣的知識,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想法,更多的是不接受的,一般是課上聽,課下忘。然而,趣味性教學就是把有趣的學科知識和有助于調節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并發展成興趣,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思考、討論、解答問題的積極性,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使用通俗的教學語言引起學生注意
詼諧的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例如,在課堂中講一些詼諧的小段子,避免了說教式古板的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笑聲中使學生茅塞頓開。
案例:在講種群特征時,講到了人口控制問題,我說主要核心是種群密度,決定因素是遷入或遷出、出生或死亡。針對我國的國情而言,為了控制人口,我們不能增加死亡率,我們只能控制出生率,所以我們實施了計劃生育,最明顯的結果就是現在,你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造成了老齡化的加劇。什么是老齡化呢?就是金字塔倒立過來,塔尖向下肯定是不穩的。所以我們要適當增加出生率,國家放開了生二胎的政策,最明顯的效果就是不久后或許你們會多個弟弟或妹妹。學生聽后都會哄堂大笑,覺得很有趣,也就會認真聽講。
(二)運用實例,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理論應用于生活
案例一:在講到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我講了幾個生活中應該注意的小知識。在包扎傷口時,要選用透氣的消毒紗布,抑制細菌無氧呼吸。學生養花時,花盆要經常松土,促進根部的有氧呼吸,更好地吸收無機鹽,不是所有的花都要多澆水。
案例二:在講到食物鏈時,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描述生物的間接關系。配以生動的動物課件圖片,引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移過程,進而分析“大魚、小魚、蝦米、泥巴”在食物鏈上各處的營養級。
這一實踐和創新讓我找到了很好的教學方法和與學生親近的方式。高中生物趣味性教學是為適應現代生物教學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穎方法,它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培育出高素質的生物人才。
參考文獻:
[1]毛紅星.科學課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幾點體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Z1).
[2]陳姍姍,何善亮.課堂教學激勵的內在機制、具體方法及實踐限度[J].教學與管理,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