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部門對初中數學的教育也越來越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成了重點關注的話題。在中小學階段,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給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帶來很大的幫助,也會因此而打下堅實的基礎。詳細講述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當前,進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改革措施中提出了基礎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就我國目前中學生數學學習優秀率來說,學生普遍對數學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性,遇到難題沒有仔細審題的情況下,就認為自己不會,遇到簡單的題,也會絞盡腦汁地把它按照難題的方式來解。初中數學是大多數學生的苦惱,也是大多數學生所深惡痛絕的學科,及格率普遍偏低。因此,這種現狀造就了學生對數學的厭學情緒。我們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之前,一定要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就有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不必一味地講解題型,應適當換一種教學形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數字、圖形以新的形式呈現在熒幕上,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在制作PPT的時候,可適當加入一些音樂和一些精美的背景,以此來緩解學生因枯燥無味的數學課而焦躁的心情;也可以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例如,在講到勾股定理一課的時候,自然而言地就呈現出了《九章算術》,教師可以根據講解《九章算術》來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了解得更豐富、更全面,也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還可以運用小組競賽、討論的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學之間的合作是提高學生合作性的關鍵,學生之間的交鋒又恰恰滿足了學生少年階段應有的好勝心理。運用小組討論、競技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學會聽課
在課堂學習中,倘若學生能專心聽講,就能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并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專心聽講的良好環境和情境,使學生能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首先,要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要準備好筆、練習本等物品,筆是用于記錄老師講解的重點部分,或者勾畫自己尚未聽懂的地方;練習本用于隨時做教師講新課所舉的例題,或隨堂練習,或同學們上課時提出的問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形成了懶于動手實際操作的惰性,甚至形成了把學習數學當成看小說——只看不寫的不良習慣。這與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而且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乃至影響學生未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敢于放手,給學生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去動手操作、去思考、去探究。
三、培養學生積累錯題
錯題本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在平時的作業、學校測驗中,總有錯題的出現會降低學生的成績。那么對于這種情況唯一能做的就是消滅錯題。要先對錯題印象深刻,然后再認真地鉆研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教師要讓學生先準備一個厚厚的白紙本,把平日里做錯的題目都謄寫到錯題本上,一道一道地研究明白,研究自己錯在哪一步,為什么會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再重做一遍這道題,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在題側做一個標記,表示已經學會。這樣會大大降低下次遇到同樣類型題再出錯的幾率。
四、培養學生做總結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但是教材里面有很多的知識都是比較分散、獨立的,要想使知識系統化就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培養良好的歸納總結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要先從那些細枝末節做起,越是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越有可能成為學習的關鍵和突破口。我們要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便有了一個高效率的學習條件。其次是讓學生學會聽課,認真聽課,聽懂課程之后,才能做到錯題累積。最后再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詳細的總結,這樣便可以達到養成良好習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辰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3.
[2]王成花.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