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鋼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數學是初中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有效掌握相應的數學概念,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對學生今后數學解題思路的形成具有直接聯系。因此,教師需要對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與分析,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技巧,不斷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討分析
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便是掌握數學概念,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重要方法。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上面,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偏差,這就對學生數學解題思路的形成造成了嚴重阻礙。因為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而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還不太成熟,因此在理解與掌握數學概念上還存在相應的困難。基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創新數學概念教學,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數學概念知識的內化。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
對于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來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興趣是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展數學概念學習,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概念,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直線”這一概念,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問:“有哪位同學愿意來黑板上畫出一條完整的直線?”有五六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了長短不一、方向不同的直線,教師再進一步為學生講述直線具有“無限延長”的特性,學生便可以對“直線”這個概念形成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初中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應用這種教學策略,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感知能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可以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運用這些所學概念來解決實際數學問題。
二、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數學教學需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單純注重講授知識,沒有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這便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出現理解與掌握困難的現象。素質教育提出了要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與數學實踐能力。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將教學活動與學生具體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法”概念,教師便可以以講臺中間為起點,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老師現在離起點有多少步?”學生回答說:“老師在起點位置。”教師再利用在講臺左右走路的步數來引導學生用有理數進行表示,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便可以用有理數分別表示為+3與-3,利用數軸將教師所走的步數標出來,就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法”概念。
三、引導學生鞏固數學知識
通常來講,初中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就容易使學生出現一些理解上的困難。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完數學概念之后,及時引導學生鞏固概念知識,這便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內化。教師在具體引導學生鞏固數學概念知識時,首先需要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概念進行復述,將對概念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為了進一步檢驗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數學概念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可以真正將這部分概念融會貫通。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四邊形》時,為了使學生更好掌握有關“四邊形”方面的概念知識,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運用一百米的繩子來圍成一個四邊形場地,怎樣做才能使這個所圍成的四邊形場地面積最大?”這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將數學概念知識與數學實際問題相聯系,學生需要將所學的“四邊形”概念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概念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在具體實施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能夠采取有效的概念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技巧,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兵,王靜.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的探究[J].學周刊,2011(16):21.
[2]陳建芳.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創新策略探討[J].亞太教育,2015(13):37-38.
[3]趙兵.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創新分析[J].亞太教育,2015(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