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發仙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深入與發展,使得圖書館的信息價值所有降低。社會各界對于圖書館的存在已經產生的質疑。面對該種狀況,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無法繼續,需要尋找一種合適的方式將其加以替代。而目前,我國不少公共圖書館結合自身的狀況,使用總分館建設作為引導,從而出現了一大批具有自我特色的總分館制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確定總分館制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針對總分館制的基本特征加以闡述,就其適用性加以推廣,結合相關的模式對總分館制如何實施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對的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我國圖書館的使用價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總分館制 推廣 普及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58-01
圖書館總分館制度起源于西方,以美國的使用與建設最佳,目前已經具有100多年的歷史。然而,我國總分館制度的起步相對較晚,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才開始實行,并通過長期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所使用的圖書館管理模式都不同于該項模式,所以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對其認識程度較低,故而使得其推廣受到嚴重的限制。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總分館制度的普及受到阻礙,對于我國圖書館的長期發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對該項管理制度加以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加以推廣與普及。
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內涵
公共圖書館總分制是一種公共圖書館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其發源于歐美國家,盛行于歐美國家。歷史證明,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謂公共圖書館總分制是指在一個合適的地域單元內,由一個或者多個建設主體建成一個“公共圖書館群”,從而形成圖書館服務體系,提供普遍且均等的服務。也就是說,在該種體系之內,在一定區域內的圖書館都是由其總館來進行主導與協調,從而建立其共享機制,在文獻上來說,實施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服務政策、統一服務標準,在此處借書可以在彼處還書。在管理體制上來說,地方政府通常不會直接對公共圖書館進行管理,而是交由特定的圖書管理機構來進行整個轄區的公共圖書館的具體管理與規劃,公共圖書館的業務與行政事務,都需要由館長來負責。而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資源的分配由總館來進行,而分館需要將資源整合化,從而提高總館對其的控制。在管理過程中,還需要總館加以監督。總的來說,該種管理模式相對傳統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學化,能夠提高圖書信息的共享化,互聯網的最大優勢就是資源共享,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就是現實版的“互聯網的信息共享”。故而,它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基本特征
就其含義來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1.統一管理
總分館制度實際上就是將區域作為一個整體,將其中的圖書館加以聯系,并將其中某一個圖書館設立為總館,總館管理分館,包涵人員管理、文獻管理與基礎設施管理。在統一管理的過程中,總館在最初規劃后,就適當放權于分館,再由分館自行管理,總館進行監督。但是,總館與分館從人員到資金都具有相互性,可以適當的進行流動。
2.統一采編
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采編工作都是由圖書館自身來進行。而在總分館制的管理中,無論是采購還是編目工作,都需要通過總館來進行,總館根據各個分館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統一的選購、著錄與分配。看似該種管理模式,會無形中提高管理成本,然而筆者認為,該種模式可以有效地了解區域人們的文化需求,從而掌握其文化發展方向,實現圖書館的創建意義。
3.統一平臺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深入使用,圖書館已經不在是單一的紙質圖書和落后的人工管理,而是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統。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在哪個圖書館借的書就只能到固定的圖書館還書,難免會帶來一些不方便,從而使得人們的文化學習存在一定的限制。而總分館制的實施,使得平臺統一化,各個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系統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從而使得其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加便捷。
4.統一服務
在傳統的管理制度下,經常會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兩個不同的圖書館所享受到的服務存在巨大的差異,從而使得讀者的心理落差較大,產生反感。而總分館制實施統一的管理理念、服務理念、服務規范、服務模式。在服務項目基本統一的前提下,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適當的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務項目,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三、我國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必然性
1.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各個階層的讀者。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讀者對于圖書館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除了傳統的要求圖書館資源齊全,能夠提供優質服務外,還希望能夠盡可能離自己較近,提高享受服務的便捷性。而總分館制不僅是聯合區域內的圖書館,還會根據實際的情況,適當的建設一些小型圖書館來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
2.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公共文化事業的建設也在不斷加強。人們對于文化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得到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然而,實際上,我國還存一部分區域文化覆蓋面積較低,總分館制度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文化建設的覆蓋面積,從而保障人們的基本文化權益。
3.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服務效果
總分館制將傳統的管理理念取締,實現一個更加科學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在固定區域中的圖書資源能夠得到共享。且,在管理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總館對于分館服務狀況的了解,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節,從而提高服務效果。
四、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度的推廣與普及
1.推廣措施
從上文可以看出,總分館制度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其進行推廣是為了讓更多管理者看到該項制度的優越性。筆者認為,要讓管理者看到該項制度的管理優勢,需要針對性展示其基本特征,根據其特征來對照區域圖書館的運作與不足,從而提高對其運用。尤其是在近幾年,該項制度已經通過了多個區域的實踐,證明了其實用性。故而,可以以實際案例的方式來進行推廣。
2.政府主導
在總分館制的實施中,存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區域內各個圖書館的性質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性質的差異就會使得其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存在不同。而要實現總分館制度,需要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一致。對此,筆者認為,應該由政府來進行主導,從而提高各個單位對該項制度的認可,在認可中發現該項制度的優勢。另外,總分館制度所提倡的一致,實際上是基本標準的一致。無論圖書館的性質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為公共文化服務,故而,在整個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依據其基本原則來制定統一的標準,然后各分館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3.因地制宜
公共圖書館實施總分館制度,該種制度不是一種固定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種管理理念。針對區域的不同狀況,可以在理念的引導下,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采取兼容的心理,從而來滿足社會對于圖書館的多種需求。多元化模式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立的基本思路。然而,不管針對該種理念,采取何種管理形式,都必須要立足區域的實際情況。在實現的過程中,最好適當的進入讀者之中,了解讀者的切實感受,從而考慮其是否能夠長久的生存與發展。當然,在整個模式的創設中,還需要對其成本加以考量,盡量保持在區域經濟發展的比例之中。
公共圖書館實施總分館制度,是從西方國家所流傳到我國的,我國從最開始的忽視,到如今的實現,其中存在了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該種制度以有效利用資源、提高服務效益為目的,實施專業化管理與一體化管理,從而使得總館與各個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與服務聯系性相對緊密,呈現網格化布局,從而為區域內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圖書館服務
參考文獻
[1]金武剛,李國新. 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J]. 圖書館雜志,2014,v.33;No.27705:4-15.
[2]倪曉建,高瑩,虞敏.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資源整合模式研究[J]. 圖書館,2014,No.24306:53-56+2.
[3]金武剛.論縣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構建與實現[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v.41;No.21703:42-57.
[4]王嘉陵.美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考察[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No.13804:66-70+86.
[5]張行.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特點及建設方法[J]. 圖書館學刊,2012,v.34;No.2030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