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輝
摘 要: 教學方式方法不能創新,有如“復制、粘貼”,永不能有所超越。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國民的創新素質,創新能力成了21世紀國民最重要的能力。下面,我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自我的感悟和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式方法 創新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36-01
引言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而2016年,“十三五”時期,要培養更多創新人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創新的教育。它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要導之以“創”。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引下,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局限教會學生基礎知識,而是把語文課堂作為一個豐富的舞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主動去學習。
一、教育創新的意義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信息的作用越來越大,人的素質技能特別是知識創新成為知識經濟的先決條件,不斷創新的知識就是財富,就是生產力,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推動力量。在這個時代里,教育的職能主要就是對知識的創新和探索。
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
二、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欲就沒有學校。因此,他向全體教師建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火花,要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取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實踐創新教學的:
1.語文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在創新教育的語文課堂中,把語文知識緊緊的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因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實踐才有體驗。
例如:講解生字“節”,我會用向往、尋問的語氣道:“回族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把你了解的向其他同學說說,半數之多的回族學生自豪地、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是開齋節,吃油香兒和san mian? za,去清真寺做禮拜、沖頭、戴漂亮的蓋頭、聽阿訇講wo? si……其他學生則津津有味地聽著。
在《我們的姓》一課,講到“復姓”時,我提到了電視劇《花千骨》里的人物“東方彧卿”,學生立刻呈現出興奮不已的狀態,他們完全被激活了,精神頭十足,接下來的學習愉快、順利。
2.為了更好地走近孩子的心里,成為孩子喜歡的老師和朋友,從而喜歡我的語文課。平時,我有意識地去看各類動畫片;玩一玩孩子們喜歡的電腦游戲;到玩具店、禮品屋了解孩子們喜歡的東西;課間與學生玩一玩“神奇寶貝卡”、“跳皮筋”……所以,課堂上我常能自如運用他們喜好的事物導入新知,拉近了孩子的生活世界與學習知識間的距離。
三、鼓勵求異
我們要摒棄“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一些小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能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因此,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樹立新思維、樹立新形象。不僅可以從正面思考,還可以從反面設想。從認識上讓學生明確:學者,權威也是人,也是從實踐中提出新創造、新發現,所以我們也有權利,也有可能發現新的真理、新的觀點,提出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班門弄斧”,要有“異想天開”的思想。如學習《因小失大》一課時,學生對作者不能“因小失大”的種種觀點產生質疑,他們認為:“沒有這些過高的想法,人不就都沒有了追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數十載而已,應有所追求、有所創造、有所貢獻。
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經。科學的發明創造往往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創新課堂教學,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難度適宜,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例如:學習《畫眉鳥》這首詩時,在理解詩意培養發散思維時,我指著精美的鳥籠問:“鳥兒能得到這般待遇,住得好,吃得好,是幸福的,這個觀點同學們怎么看?”學生們七嘴八舌:談到了自由、理想、人生、生態平衡,甚至談到了“權利”。有幾個調皮的學生硬說這樣的鳥兒是幸福的,得到了其他眾多學生的激烈攻擊,說:“好,把你關在籠子里一年,不許你騎自行車、打籃球、上網打游戲、和同學們玩……要吃什么我們都給你買,怎么樣?”有一個喜歡畫畫的女生還為此畫了一幅漫畫,引得大家哄笑。調皮的男生只好投降。看孩子們把多數問題都輕松解決了。要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質疑、解疑。
五、創造力的培養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和活力,要根據年段的不同、課文的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堂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的教學策略,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深深地去思考。做一個有心人,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組織學生進行讀、寫、聽、說等實踐活動中,使語文學科成為培養兒童創新能力的一片沃土!一定可以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也必將迎來語文教學的又一個艷陽天!教學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會不斷的去適應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