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碩
摘 要: 現如今我們國家的高校養老保險狀況在最近幾年中面臨著制度上和在制度引發出現的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在的社會中,隨著老齡化負擔日益加重以及年齡結構進程的加快,使得財政的壓力不斷增加。所以說在高校機制體制的問題和教職員工參保險種的問題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情況。那么也就是說,高等學校的養老保險工作不僅涉及到每位教師和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對學校未來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擬對高校人事工作中養老保險業務的思考探究, 要逐步探討出這項工作的創新思路。
關鍵詞:高校 養老保險 機制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09-01
一、高校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
實際上講,養老就是年紀輕的一代人口來供養年老的一代人口,而每一代人口在供養上一代人口的同時,也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打下了養老的基礎。高校教師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整個社會經濟環境在不斷創新發展,在整體的模式上需要進行創新。而且還要在很多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這些都是關系到養老保險改革的社會和高校的構建,而且還有高等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
迄今為止高校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出現滯后的情況,較為突出的就是至今沒有受到任何觸動的,當初的計劃經濟中保持的退休工資制度。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高校退休人員很大一部分退休的經費是靠國家的財政部門進行劃撥的。現在,我國普通高?,F已退休和將要退休人員的人數逐年增加,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狀況不斷加深,我們國家的高校養老保險工作同樣面臨的重要的改革和挑戰。
二、高校的社會保險改革存在問題和不斷創新
教育事業是偉大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應該被社會所認可和尊重。高校教師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職業特點,在進行高校養老保險工作的改革時,要廣泛的征求高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也是為所有的高校教師的利益最大化著想。如果說在改革的過程中不能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統一了,那么可能會制約或阻礙到高校自身的改革與發展,要盡快適應國內的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同時要探索如何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高校間改革內容的不統一,也會影響到繼續發展的方向,并在對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問題認識上還是會存在較大的分歧。改革中共同關注的問題仍是對于啟動資金的短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資金缺口也會越來越大。除此之外,要盡早盡快的將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逐步實現,再就是對社會服務體系的增加和加大投入。我國西部各高校教師隊伍的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學校內的設施還不算完善,教師的薪酬不算太高。這幾年的普通高校擴招已經成為了一個向前發展的主潮流,只有下大力氣投入力度,才不會被各兄弟院校在辦學的過程中“打敗”。構建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很正確的目標,它有利于個人和學校以及國家的相互關系及合理化分配的方式。
此外,在高校養老保險制度上本身也存在著一些不同大小的問題,例如,退休年齡的問題、退休后待遇來源的問題以及級別認定的問題等。還有就是各類人才資源的流動問題,從高校層面上講,如果出現宣傳不到位,也同樣會引發不滿的聲音,這些都不利于社會上很多因素的穩定。還有一些高校因為教育資源整合,將多所高校進行合并,結果很多崗位同時出現了人員多余的情況,這就造成了人員浪費,財政方面同樣也受到了壓力和吃緊。
三、養老保險在高校中改革的對策
要制定些較為詳細的有關養老保險改革方面的法律體系。從目前看,只有憲法和勞動法是目前有關涉及到社會保險方面的法律,但暫時還沒有具體的社會保險法律對現行中的養老保險等方面有具體的規定。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基本養老保險逐步越來越普遍?,F在要實現全國范圍內的養老保險網絡覆蓋,要突出重點解決兩個方面的情況,參加保險的人員的繳費記錄要清楚,才能統一起來,否則從整體開發上來看,還是行不通的。
學校內的管理要特殊的加強,高校的經費主要都是靠財政的撥款方式,而其他的經費也基本上就是自籌自支了。另外還要積極開創校企合作事項,這樣也能減輕財政壓力。還要做好對“老人”老辦法和“新人”新辦法的相關解釋工作。宣傳部門有關人員也要大力宣傳相關的政策和規定,這樣可以獲得大多數教職工的支持和理解,也才可能使高校養老保險制度能順利地改革推進。從高校自身的角度發現,最近一些年來許多高校在進行合并或是擴招以及新建校園和大學城建設等舉措,所以導致出現負債管理經營,重要的是其非營利性的辦學就是意味著不會有高額的利潤產生,所以說學校本身的財政狀況是完全需要政府扶持解決的。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信息和內容,像在日本的高校教師是和國家公務人員平等對待的,是享受和公務員一樣的社會保險待遇。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國家的高校教師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的時候,還要按照本國家的基本國情,我們可以合理有針對性的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社會保險模式,進行有效的合理的推進改革。所有的在高校中的教師資格的承認、聘用過程和管理的主體都是上級政府,這就決定和證明了高校教師是和公務員同等的待遇和相同色彩的,也是基本屬于“準公務員”的這個性質。所以要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最好是可以借鑒公務員的養老保險改革的特點和方式,如果是用參照著政府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來創建我們教師養老保險體系制度,那將充分體現出高校教師的特點和特色,這也對高校教師的合法權益有了一定的保障。
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補充養老保險為輔助的高校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現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僅僅是保障高校及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如果要保持退休后較高的生活水平,還應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高校及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必須實行國家、地方、高校、個人共同負擔的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體系。同時高校及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應具有多樣性,要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教師年金、個人儲蓄、商業人壽保險等為輔的多形式并存的養老保險體系。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通貨膨脹等多因素下,急需建立多支柱的養老保險框架。圍繞“統賬結合”的改革原則,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職年金保險與個人儲蓄壽險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完善機制,消除障礙,和諧發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臧宏.中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7-8.
[2]陳澤英、侯立松.我國高校教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綜述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 (2): 88 -91.
[3]張鑫.聘用制下高校教師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J].中國成人教育,2008 (11)42 -43.
[4]彭艷、劉援華.當前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2 (1):54-56.
[5]姜方興.我國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淺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 (1):14-16.
[6]高遠.加快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江蘇高教,1998,(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