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云
摘 要: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及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育教學創新有何特征?應處理好哪些關系?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創新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改變“應試”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試圖在實施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對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做較為深入的探討,以求在新形勢下,為體育教師調適角色,真正保持與新課程的同步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一、體育課堂需要創新的原因
隨著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甚而影響到學校教育能否實施素質教育。所以教師應該具有全新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的新發展。但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在教學方法上表現出對運動技術的精雕細琢,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的不同;在師生關系上,學生處于次要地位,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始終都在跟著教師走,處在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可以說嚴重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上毫無創新意識。
二、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解
1.正確理解課程的名稱和性質的變化
新課程不是傳統的體育課加上原來的健康教育課合并的綜合課程,而是更加強調體育課要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根本目的,扎扎實實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關注學生如何通過身體活動去實現健康目標,它重視的是如何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不僅增強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還要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新課程強調將課程的教學與人的培養緊密、有機地結合起來。
2.深刻理解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規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守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相比,體育教學模式除了具有教學模式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體育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們將其加以概括,把體育教學模式定義為:依據體育教學思想和體育教學規律提煉出來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的教學樣式,以及體育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
三、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現創新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體育教師要由原來的重知識、技術傳授向重學生身心發展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限制學生自由,轉變為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的“自由”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自身能力。
2.開發學生學習潛能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并且希望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學習。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學會什么動作技術為出發點設計的,它束縛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和利用,忽略了遠期教學效果的獲得。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追求的體育教學模式則以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出發點,最終達到由“教”到“不教”,由“學會”到“會學”這一目標發展。在“快樂足球”中米盧提出了:單純性的競技體育也可以快快樂樂地訓練、快快樂樂地比賽拼殺。米盧利用此理念激發了國家足球運動員的內在激情,從而實現了中國隊進世界杯的夢想。而我們的中小學體育何嘗不可呢?傳統的體育教學注重傳授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那種純粹為了學習某項動作或提高身體素質而教學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吃力,徹底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失去信心。
3.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近代班級授課制的建立使得對學生統一化要求很高。傳統思想影響下的體育課不管學生的先天差異與不同需求,其練習項目、次數、難度、標準都必須一致。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統一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完全忽略了人體存在差異的基本規律,挫傷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束縛了他們的個性發展。而個性化的模式就考慮了人體差異的存在,根據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異,及時調控教學的方法策略與教學程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積極地參與體育學習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明確健康的新觀念,緊緊圍繞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方面的發展需要,改進體育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體育,從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和育心相結合,使學生從“讓我學”的被動狀態中解放出來,為激發、引導、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培養、塑造、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從中磨煉意志、陶冶情操,進而達到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龔迎春.樂學 好學 知學[J].文教資料:中旬刊,2007(5).
[1]朱同祥.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小學快樂體育教學[J].體育世界·學術,2006(12).
[3]龍升遠,宋桂梅.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6(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