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 要:信息是初中階段學生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學習技能的科目之一,對于學生的成才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教學策略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從教學實踐出發,簡單談幾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現狀以及有效課堂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為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現狀;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現狀
就目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及學生學習現狀來看,存在許多不足:
1.在課程開課方面:在廣大農村地區學校教學中受重視程度不高,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課時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比較少,一周就一節課,而且也不是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而由會計算機技術操作的教師代替,而且空上理論,沒有實際操作課,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存在著膽怯心理;除此之外,只有七年級開課,八年級和九年級有書無課,課程如同虛設。城市地區則一周開兩到三節課,教師技術相對比較專業,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比較高。
2.教學資源設置方面:廣大農村地區的初中學校缺乏完善的教學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尤其農村地區,計算機設備極其短缺,沒有上課必備的機房,導致信息技術課程無法正常開展;而城市地區設備比較齊全,基本上人手一臺電腦,為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3.學生認識方面:農村廣大地區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信息技術就是簡單的上網聊天、看電影和打游戲,一學就會,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只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日常娛樂工具,并沒有真正用于查找資料和日常學習;而城市地區的學生由于經濟條件相對比較優越,從小接觸電腦,對電腦的理解范疇更加廣闊,懂得利用電腦查找資料、做相應的文件以及用于學習,不僅僅只是把它當做一種比較高端的娛樂工具。
二、改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措施
1.注重內容設計選用,精心組織實施,強化學生能力提高
為了更好地實現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的教學,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老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教材中的每個活動以及活動的內涵,明白每個探究性活動之間的結構及前后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勾勒出一條清晰的探究規律的,并且基于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的活動線索。
2.老師要努力創造學生先學后教的課堂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原有信息技術的基礎,教師要了解他們不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且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傾向和認知規律,這有助于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鼓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自學的能力,做到課前預習,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信息技術課堂,更好地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策略。
3.注重學生信息技術興趣培養,促進學生能力提高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感興趣,并在其中找到學習的快樂,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較快;因此,為了更快地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信息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4.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強化學生學習成功體驗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當中,并時刻受到環境的影響,好的環境會對人們產生積極的作用;相反,消極的環境則會對人們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老師不得不為廣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信息技術的環境,不僅有利于他們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感,強化他們學習成功體驗的同時還有利于他們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的發展。
5.強化學習方法培養,提高教學效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此可見,方法比學會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會更重要。所以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在具體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摒棄以前那種單一的傳授知識的方法,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在具體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創造開放,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互動的互動式課堂。同時,在利用計算機的同時,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檢索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可以很好的發展,這既有利于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不斷分析和研究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現狀及策略,不僅符合我國新課改的要求,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我國初中學生最基本的信息技術基礎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曉蕾.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常用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4(6).
[2]杜艷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3(42).
編輯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