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智
摘 要:提出了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并根據這些現狀提出了幾個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愛學、樂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學生;現狀;思想品德;教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變革的加劇,中學生的現狀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突出表現在性格上。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多數中學生在性格上有所缺陷。當前社會獨生子女是一個普遍現象,在家庭角色結構由傳統的長者為核心逐步轉變為以孩子為核心的形態,這種變化帶來的弊端就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極高的地位,在家就是一個“小皇帝”,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狀態,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重視自己,排斥同伴之間的關系,完全依靠父母,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這些溺愛中的孩子一方面能表現出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面更能體現出孩子的懶惰,沒有努力奮斗的精神。同時,對于生活條件好的家庭來說,父母努力在孩子身上投入過多的情感和關懷,使這些中學生過分享受生活。這是現階段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存在性格缺陷的中學生,他們往往對思想品德課產生厭學情緒。針對目前中學生的這一現狀,思想品德課如何進行教學才能發揮其學科的本質呢?筆者認為,除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作用,塑造學生的良好性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不斷改進教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愛學、樂學。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呢?筆者認為方法如下:
一、以精彩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導入是思想課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導入更能讓學生充滿期待,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教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節課能否有好的開頭將直接影響到本節課的成敗,一位教育家說過:“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教學內容,運用學科知識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導語,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品德學習中來。
二、以適當的質疑激發學生的思維,做到“引而不發”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克服那種死板的說教。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與啟發,能夠在獨立思考的成功中感受到喜悅。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做到“引而不發”,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從而為學生的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比如,采用導語激發學生的情感后,學生會渴望知道更多的東西,這時,教師不是和盤托出,完全告知學生答案,而是提頭留尾,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部分,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講到課文重點時,教師可以暫停講解,啟發學生講述下文,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思考,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
三、以飽含感情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共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語言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是教師內心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它能十分有效地感染學生的情緒。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僅要準確、規范,更重要的是要充滿感情色彩,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總之,教師如能以豐富的感情去領會教材,教學語言就會飽含感情,達到以情動情,師生共鳴的最佳狀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以形式多樣的直觀教具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思想品德知識是一項積極主動的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直觀性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主動學習思想品德知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以良好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思想品德課教師除了傳授真理,以真理的力量感染學生外,還可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即自身的思想、品行、情操、學識等影響學生,讓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信賴感,從而形成自覺自愿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思想品德知識,從而實現思想品德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雪蓮.中學生情緒管理現狀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5).
[2]周泉.中學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狀況調查及對策[J].學理論,2012(33).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