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備學生是備課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備課中運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做到有效教學,能進一步推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備學生;望;聞;問;切
要上好課,就必須備好課。備好課,也就是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這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備課中有一個備學生的環節,它就好比中醫給病人看病一樣,先要通過“望”“聞”“ 問”“切”四診法診斷了解病人病情后才能對癥下藥。而我們在備學生時也要做到“望”“聞”“ 問”“切”,在了解學生現狀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熟悉教材并了解學生現狀
中醫里的“望”是指觀氣色。教學中的“望”卻是要求教師熟悉教材編排,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這樣才能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如果學生對相關的舊知識掌握不好,就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確定需要給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安排了“個人情況”“家庭與朋友”“身體與健康”“學校與日常生活”“飲食”“服裝”“季節與天氣”“顏色”“動物”等11個話題。小學課程內容的學習,采取文化線與話題線平行推進的方法。每一個知識領域都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水平,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學習的。例如,首次學習“動物”這一話題在PEP版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學生只需了解簡單動物的名稱,并且表達喜愛動物的情感。在下冊Unit 3 At the zoo中繼續學習復雜動物的單詞及如何表達動物的外貌與特征。在四年級下冊Unit 6 At a farm中繼續學習動物及復數句型的表達。
二、聞——傾聽老教師的經驗和措施
中醫里的“聞”,指聽聲息。教學中的“聞”可以是與同事探討一些教學教法,從他們那里獲得教學信息、聽取教學經驗。聽一聽他們在教學一些知識點時的困惑和建議;聽一聽他們在教學時學生出現的問題與狀況。在交流中可以“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也可以是直接詢問學生,聽一聽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做到“胸中有數,因人施教”。
例如,在教學PEP五年級下冊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時,主要學習一年12個月、1-20的序數詞及談論生日。第一課時學習1-12個月如果按順序學習勢必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我在教學此內容前詢問了有經驗的教師,建議可以按照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學習,即春——March,April,May,夏——June,July,August...還有第二課時談論具體的生日要用到1-31的序數詞。他們認為還應進行拓展學習21-31的序數詞,為對話練習做鋪墊。因此,我在教學月份時,先復習第二單元的季節,緊接著就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教學月份單詞。由易到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感興趣。教學1-20序數詞時拓展了21-31的序數詞,學生在詢問及回答對方生日時有話可說,真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
三、問——課前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
中醫里的“問”,指詢問癥狀。教學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先做一個小調查,調查的對象可以是全班學生,也可以是一個小組的學生。調查方式可以采取問卷方式或者訪談方式。調查的內容是與本節課相關的課外知識,也可以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師沒有講解之前看看學生能把難點解決到什么程度)。
四、切——課堂中出現的錯誤與問題
中醫里的“切”,指摸脈象。教學中的“切”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洞察。雖然教師在上一堂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備教材、備教法、備教具、備練習,也備了學生,但是面對真正的課堂,學生的表現有許多會讓教師始料不及,難以招架。由于學生基礎各異、個性不同、水平參差不齊,再怎樣預測,也很難對可能出現的狀況全盤把握。這不僅需要教師有專業的業務水平,還要有靈活機動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PEP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Its warm today!第一課時,學習內容是天氣的詞匯和詢問天氣的問句與答句。在最后環節綜合說時我給學生出示了對話模板如下:A:Im going to... B:Great. A:How is the weather in...?B:Its...我與一女生做示范,我問她答很順利。接著我與一男生對話,他問我答,他說:Im going to Eureka,我聽完就愣了,沒聽清他說的什么地名。原來是美國的城市尤里卡。我就說Justin,你這個地名說得很有水準。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備課過程中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才能幫助教師及時、準確、科學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才能做到有效教學,從而進一步推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劉敏.英語教學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