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 要: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讓學生成為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究其原因就是讓孩子們練習和交流的太少。英語是活的語言,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結合教學實踐立足于缺乏語言環境的課堂對怎樣通過教、練、測來提高英語課堂效率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認知規律;情景;測評
現在將英語的系統學習提前到小學階段,就是考慮到小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能巧妙、靈活地模仿和學習。但是畢竟多數學校沒有外教,更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導致很多小學生,過了幾天新鮮感以后,對英語喪失了興趣,如果不及時矯正英語課堂肯定會萎靡不振。針對這情況,筆者認真學習了新課改理論,覺得英語作為一門活的語言,學生不能死記硬背,要結合具體的情景引導他們靈活地交流和練習。鑒于此,我就結合多年的一線課堂經驗對怎樣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靈活實踐教、練、測進行下面幾個角度的分析與討論。
一、靈活地教
小學生活潑、好動,但是他們的抽象思維不發達。所以,傳統英語教學中的理論說教法和死記硬背法都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要想提高學生的認知效率,我們需要還原他們的學習地位,結合他們的認知規律設定靈活的教學方法。這里結合實際情況例談幾種靈活的教學方法:
1.巧借身邊事物問答
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的,小學生學習英語除了掌握基本的詞匯和句式以外,還要掌握靈活的運用方式。這種方式不能以死記硬背來實現。我們可以借助身邊的事物來設置即時問答。比如,學習Whats this?時,我們可以隨手指著課桌、書本和窗外的樹等提出Whats this?的提問,這樣學生就在實際情境中通過回答Its a book/desk...掌握了該句型的實際用法。
2.趣味游戲體驗
比起枯燥的學習來,孩子們更喜歡活潑的游戲。根據英語是活的交流用語的特點,我們完全可以將英語學習融入靈動的游戲中來。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單詞首尾字母接龍的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詞匯;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用英語交流,提升他們的語言應變能力;還可以通過趣味故事吸引他們靜靜地聽、慢慢地回憶和復述……只有靈活的教學方式,才能抓住小學生靈活的認知規律,才能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認知效率。
二、豐富多彩的練習
熟能生巧,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熟練駕馭語言。英語恰恰在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語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設定豐富多彩的練習來吸引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應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里我們分享兩大類常用的練習設置方式:
1.合作交流
假如我們只是機械地讓前后桌按著教材模擬對話,那這樣的練習方式肯定是枯燥的,學生沒有主觀能動性。為了驅動學生深入體驗和交流,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層次將學生搭配成3人左右的交流小組。讓他們運用新學的知識,表達實際的情景和問題。具體操作中,內容和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最后可以選幾個小組上臺進行表演,這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同時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例如,新句型Whats her name?的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邊學邊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給老師認識,并用幻燈展示本班學生及老師的相片進行操練。在用新句型問答時引出本節課要學的新單詞student, teacher,學生開火車輪流朗讀。
2.網絡拓展
為了更加形象,我們可以借助網絡一方面模擬更逼真的情境,另一方面給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鏈接。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語音教室,然后借助校園網絡平臺,為互動式的學習創造了新的可能,創造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利用語音教室的設備進行語言溝通,練習英語。
3.開放的測評方式
教、練、測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要求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到測評環節,其具體流程如下:(1)設立評分標準。能流暢、準確地用新學的英語詞句進行朗讀和書寫的評為優;書寫和朗讀過程中出現一兩處瑕疵且及時改正者評為良。中:基本能夠聽懂,但是回答吃力。差:對話情況處理極為粗糙,無法正常交談。(2)共同測評。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完成,可以使用圖片、實物等輔助測試。所涉及話題:職業、性別、家庭成員等。測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情景反應和即興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說,只要能達到相互溝通,就應給予肯定。(3)根據學生檢測結果,建立檔案,并設置有針對性的具體到個人的輔導方案,這樣才能知己知彼,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上面是我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對怎樣抓住學生認知進行靈活地教、練和測的方法分析與探索。總之,英語是活的語言,我們只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靈活的教學方法,以靈活的情景吸引他們進行練習和體驗,才能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金霞.如何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 2015(1).
[2]于慧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D].首都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