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秀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首要任務?!白灾鲗W習”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現代人,要想在社會上有一席立足之地,必須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要求尊重學生自主性。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探索,實現自主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必須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其行為的改變,關鍵在于觀念的改變,立足點的改變。要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就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信心不足為充滿信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間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與幸福。這一認識的基礎,正是教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將學生置于掌握知識、學會能力這一過程的主要承擔者地位,學生獲得成功之際,恰是他們在觀念上樹立起自主學習意識,成為學習主人之時。例如,我在教授《消逝的羅布泊》一課時,首先指導學生通過題眼閱讀法,抓住題目中的“消逝”二字。其次,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找出作者圍繞羅布泊消逝的內容。最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內容是否可調換位置,為什么呢?即分析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最終明確三方面的內容不能調換,因為這三方面的內容是按照回顧歷史—介紹現狀—探討成因的顧序安排的,符合人的認知心理。整堂課都以學生活動為主,從分析題目入手,進而把握文章的內容,最后分析順序,所有的問題都由學生來解決,教師則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多激勵、點撥、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過程,處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自主學習意識。
二、完善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完善課堂教學過程,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1.導入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習動力源于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源于內心需求。能動的學習源于學習興趣。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將學習知識的內在需求轉化為自我實現,自我創新的動力,從而實現自主學習。我們常見的導入方法有:設疑導入,創設情境導入,講故事導入,辯論導入等。具體采用什么樣的導入方法,應根據所授課的內容決定。以《生物入侵者》一課為例,我采用設疑導入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人類要生存,每天都離不開生物,那么入侵的生物是啥樣的?請談一談你的看法?!睂W生暢所欲言,答案各式各樣。教師不對學生的答案作評判,最后教師肯定學生的積極發言,引入新課:到底入侵的生物是啥樣的?我們共同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說明這個問題的。
2.感悟新知,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過:“所謂教學,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闭Z文教學,在講授新知識,重點要指導學生怎樣學,即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當學生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后,才能有效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在以后的學習中,能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分析一些重點語段時,可用圈點批注法。在學習《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時,可用圖表比較法,分析兩篇文章在章法上的異同點。除此之外,還有循序漸進法、溫故知新法、筆記學習法等,教師要不斷提醒并引導學生把學習方法作為研究對象,及時改進自己的方法,提高科學運用學習方法的自覺性。
在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保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它能使學生終生受益,所以在講授新知時,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時,要養成查工具書的習慣,課上專心聽講、記好筆記的習慣,改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其實良好習慣的培養,要始終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引導、督促和檢查,長期嚴格訓練,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質疑、討論,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
質疑、討論這一環節,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在與別人的相互交流中,喚起種種不同的聯想或回憶,引發各種不同的態度。例如,在學習鄭振鐸《貓》一課時,對課文的主題思想,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本文表現的主題是那些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成為冤案的犧牲品,因此要免遭厄運,就需要不斷完善自我,小說揭示了生活中發生不幸的原因。有的認為小說所要表現的是“我”嚴于律己的精神,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生對自己所持的觀點,熱烈討論,從課文或相關資料中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很好地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
4.總結反饋,體現自主學習的創造性
自主性學習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學習完一篇課文,在總結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新的發現,新的突破,鼓勵他們對現成結論“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師。對那些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想、敢干,不盲從,愛鉆“牛角尖”的學生要進行正確引導,即使觀點偏激,也不要斥為“異端”而打入“冷宮”,要愛護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火花,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獲得創新意識。如在學習完《信客》一課后,我出示了一道反饋練習題:請你談一談年輕的信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信客是一個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只有一個學生認為信客是一個懦弱的人,這一觀點的提出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體現,通過教師的引導,讓他明白,信客的舉動正是我們這個浮躁世界所需要的。
三、注重課后歸納提升
語文學習過程,重在總結規律的認識,使自主學習系統化。每上完一節課,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個學期,都要整理歸納總結??偨Y自己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運用的方法,理解問題的思路、角度、方法等。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獨立進取精神,體現其主體地位,是順應未來教學發展的趨勢。 “自主學習”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現代人,要想在社會上有一席立足之地,必須學會自主學習。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