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力度和決心也在不斷加強,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和細致。目前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但是在國企改革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不同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以期為國企改革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國企;體制改革;混合所有制;問題;對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中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實現的基本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可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是當前國企改革和發展的關鍵。
一、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
1.國有經濟定位問題
國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不斷引入各種所需的經濟成分,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基礎問題。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但也由于競爭性領域分布過多,造成了國有經濟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削弱。國企普遍缺乏整體的經濟布局規劃,對于關系到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這導致國有資本的產業配置無序、重復性產業數量眾多、資源配置混亂等現象,嚴重制約著國企改革的發展。同時,國企對許多行業存在明顯的壟斷現象,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空間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造成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對立局面。以上種種不良狀況主要是由于國有經濟定位不明確所造成的,只有將國有經濟的定位問題解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2. 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一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那就是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在上一輪國企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侵吞和占有國有資產的惡劣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想在國企改革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甚至將企業民營化改革當做一次瓜分公有資源的機會,這些問題曾使國企改革一度成為民眾詬病的對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從法律法規上嚴格規范改革的各項操作并打消相關負責人對國有資產處置的顧慮,新一輪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難以進行下去。
3. 產權保護問題
產權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要保證所有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保障產權的安全。十八屆三中全會曾明確提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產權不可侵犯,必須積極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同所有制的產權并未得到全面到位的保護。國有資產的產權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能得到較好的保護,而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權卻常常受到侵犯,這一現象直接影響到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需要進行必要的產權保護,這樣才有利于國企與民企的進一步發展。
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及建議
1.明確國有經濟定位
目前的國企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公共服務類;二是戰略保障類;三是商業競爭類。對于與國家安全或國家社會經濟體系直接相關的行業和領域(如軍工行業、戰略物資相關企業、社會基礎設施企業等)可根據改革現狀實行國企獨資或絕對控股形式;對于國家戰略發展相關的行業可實行國企相對控股;對于商業競爭類企業,國企可縮減經營范圍和干涉程度,甚至可酌情退出競爭。對不宜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業和企業進行明確分類,對非自然壟斷環節的控制要逐漸減弱,隨著國有經濟定位的逐漸清晰,將行業競爭逐漸引入到更多的壟斷領域,以實現國企混合所有制體制的新突破。
2. 轉變國資監管方式
隨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和《決定》的發布,國企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資委要積極轉變國資監管方式,使其從“管理企業”逐步轉變為“管理資本”,并積極研究和改進以管理資本為主的新的國資監管模式和工作方法。轉變國資監管方式重點就在于控制資本投向、制定運作規范和提升資本回報率,逐步優化國有資本的配置。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設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配套機構。從目前情況看,改進國資管理體制,分離監管者與出資者,是改革突破的重要出路。這是由于國資委身兼監管者與出資者兩重身份,存在一定程度的責任沖突,不利于國企改革中的政企分家和政資分離。通過轉變國資監管方式,分離監管者與出資者,建立國有資本運營與監督相互制衡的機制,有利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進。
3. 加強國資規范運作
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的一般混合方式有股份制改造、產權交易、公司上市、投資者進入等,混合方式的關鍵在于兩種資本的有機融合。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為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需要對國企改制相關的審批手續進行明文規定,加強改革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還要降低某些行業和領域中非公有資本的進入要求,細化市場準入的有關政策。同時,要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制定嚴格細致的非國有資本參與國企投資項目的相關文件,開放更多領域中的競爭業務,為民間資本的進入提供便利。此外,要提高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競爭性,保證改革的公開透明,簡化改革中的相關政策和程序,明確參與者的權利和負債,對潛在購買者進行資格認證等。
4.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產權制度改革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結構優化對于改革來說更是至關重要。在市場機制配置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產權轉讓、公司上市、資產重組等方式來實現國企產權結構的改革,實現其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發展。首先,要積極引入投資者,讓他們參與到大型國企的改革中來。市場中的大型私企及其他民間資本都對市場的機制配置有深刻理解,通過他們的加入能盡快實現國企股權的多元化。其次,積極倡導機構投資者對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的投資,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到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并注意保障他們在國企改革中的相關權益,在豐富企業資本金的同時,使國企股權結構得到改善。最后,還要積極探索國企改革中經營者與員工持股的合理方案,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是國家建設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其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新一輪的國企改革正是推動國家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和增強關鍵性領域控制力的大好時機,改革的不斷推進也必將使國家擁有更加強大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李萬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風生水起[J].企業文明,2014(12).
[2]孫連才,程接力.破解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國企改革進程中人力資源管理難題[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4).
[3]黃群慧.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進展、問題與方向[J].中州學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