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慶 王波 歐陽三鳳 馬丹莉 溫健輝 李芳林 潘玉燕
摘要:使用微信公眾號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是必然,根據本課題組的調查分析提出,微信公眾號屬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屬性對接困難,但公眾號的普及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情境,為使用公眾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供了契機。
關鍵詞: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微信公眾號在新媒體中表現出的影響力尤引人注意,它特有的文字、圖片、互動、溝通等屬性被青年一代接受并廣泛使用在學習、生活、工作、交流中,這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活躍工作模式提供了契機。
一、微信公眾號“對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溝通與交際軟件隨之發展,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軟件相繼問世并受到了大眾歡迎,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微信特有的功能屬性,被廣大學生接受并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本課題組的調查研究發現,100%的同學使用微信,且每位學生至少關注5類不同內容的微信公眾號。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個公眾號的功能,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盡管微信公眾號已經普及并被個體多次瀏覽,但是我們認為微信公眾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難被采納,主要原因是微信公眾號的相關屬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屬性及功能很大程度上匹配失敗,即我們說的“對接”困境。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對接”困境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且無趣,很多時候高校德育工作者習慣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為獨立個體進行分析與研究,忽視了與其他方面內容的連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形式上換湯不換藥,缺乏生動、有趣的表達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傳統文字表達方式上,缺少圖片、視頻等比較容易接受的傳播教育方式;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樹立微信公眾號教育意識,固守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第四,新媒體提供了多樣性的信息傳播載體,各種有趣且學生自己覺得有用的公眾號層出不窮,高校學生作為新媒體的活躍用戶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第五,外圍環境與內部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上出現斷裂,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施行方面,高校沒有與社會承接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網絡互動與評價平臺;第八,學生主體的抗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性質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模式與發展方向,這些模式與發展方向一般表現出枯燥性與乏味性,與高職院校學生表現的追求趣味性方向相反。
顯而易見,思想政治教育趨于理論化內容以及其內容被主體接受性困難原因,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與微信公眾號具有的視頻、互動式、圖片等屬性難以“對接”,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微信公眾號上難以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微信公眾號方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過敏。微信公眾號與思想政治教育對接的尷尬困境就如同PDF與Word文檔,因為它們根本不是同一種屬性。
二、微信公眾號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的“拐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2]據本課題組調查,高職院校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達到理想效果,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職學生目標理念以及社會家庭造成的結果,但更多的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很難適應學生的需要及發展。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搭乘高速發展的微信公眾號快車促進自身建設及發展?本課題組認為:
首先,根據課題組的調查數據顯示,每位大學生至少關注5類不同內容的微信公眾號,可見微信公眾號已經在大學生人群中普及。微信公眾號獨特的傳播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這樣一個公眾平臺構建在線教育成為可能,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方面的公眾平臺很少,這也說明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會亟待開發和充分利用這一網絡平臺。
其次,微信公眾號平臺信息交流的及時性與高效性,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度與發展空間,文字聊天、圖片、語音、視頻等上傳功能使得微信的信息傳播具有及時性,多樣性,而且微信支持QQ離線消息接收,這些特征實現了人際交流的及時性與高效性,可以最大范圍地把信息聚集,又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廣泛傳播。
同時,通過微信實時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學生在宿舍、教室、交通工具、公共場所、戶外等地點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微信向教師提問并得到解答;教師利用微信,通過聊天、解答疑惑等互動形式加深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優化師生關系,還可以提升師生互動的深度與廣度。這種方式打破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常規課堂教學為主的時空限制,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可以得到加強,從而增強了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最后,通過調查數據顯示,有50%的學生認為使用微信公眾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用的,有31%的同學認為沒有用,還有19%的同學選擇不清楚,這一數據反映出了微信公眾號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相互發展的,也是完全有可能出現“拐點”的。
通過以上的說明與論證可以得出,微信公眾號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拐點”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搭乘高速發展科技的列車共同發展,盡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現代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存在諸多的困境,也難免會出現摩擦,但我相信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人們始終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人們始終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自己在思想道德上的升華,從而使自己不斷發展進步。因此,微信公眾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拐點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微信公眾號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是會出現拐點的。
三、微信公眾號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實現
微信公眾號平臺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消息推送的精準性等特點,符合青年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交流習慣和渠道等而深受年輕學生追捧。微信公眾號涉及的行業比較多,競爭環境激烈,優質賬號缺乏,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展,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是青年大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開放和活躍,受社會流行性、趣味性內容影響。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信息網絡技術及傳播手段發生重大變革,互聯網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場所,可以滿足師生的精神需求,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結合調查結果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和改進微信公眾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必須全面把握,總體推進,開拓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人格的修養,道德倫理,亦是人格情操,素質體現的重要教育方式,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大工程,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出發,深入挖掘互聯網對大學生帶來的各方面好處的同時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去實施。既迎合大學生易接受微信公眾號推廣的政治教育工作又能達到學校、教師、社會的基本需求,為學校開展相關的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微信公眾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應該表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學校首先要建立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的微信公眾號,使之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網絡平臺。這樣就可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而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的微信公眾號管理者應保證推送文章的質量,同時要多渠道推廣,比如學校官網首頁掃碼下載客戶端、電視臺屏幕顯示、微博二維碼關注、跟其他有關于青年接受廣的其他公眾號互推轉載等;周末、節假日要不間斷,多推幾篇文章,因為周末大家才有充裕的時間去點擊閱讀,這樣不僅可以使用戶形成依賴性,還可以提高用戶對公眾號的關注度和忠誠度。
第三,推送形式多樣
如學校對教師評教、班級活動評比、聯誼、相關文體活動、校內校外時事熱點評論等激發學生積極發言,在法律范圍內輿論自由,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吸引學生點擊和跟帖,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加強微信公眾號管理;另外在推送時進行分類,如大一大二大三分別推送什么內容,推送時間要精準,即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為下次推送做好鋪墊并與學校發布相關事項達到同步。
第四,重視與用戶溝通
利用微信公眾號留言功能對大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和疑惑應及時答復并且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意見,與學生建立互幫互助精神,主動適應大學生的需要,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結合,以增強其主動性接受公眾號帶來的作用。
第五,大力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學校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要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在學校在大多數人都知道學校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微信公眾號之后,就要增加公眾號的關注量,學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作為宣傳方式,把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的信息二維碼圖片發給各班班長要求其在班宣傳并讓每個同學都關注。在有廣大的微信粉絲量之后,就要保證點擊率的數量。
由于現在每個人都有關注很多的公眾號,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關注量過多就會造成只關注不瀏閱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應該加入一些娛樂方面的內容來提升瀏覽量,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的介紹,給同學樹立新閱覽觀念推薦同學去閱覽,同時還要注重編輯技巧,例如在目錄頁下功夫,編輯制作抓人眼球的標題和標題配圖,引入網絡熱詞等來激發粉絲繼續閱覽的好奇心。
總而論之,在微信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了一個新的途徑可以開展,微信公眾號的廣泛使用,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帶來一線生機。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與微信的對接上存在一定難度,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微信公眾號被廣為接受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調整,讓其能被更多的學生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2]王英紅.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