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澤雄
【摘要】本文將教育學院2013級排球專項班作為實驗對象,研究反應時與運動員接扣球防起率的相關度,以驗證直接測定運動員的選擇反應時是否可以當做評判運動員防守能力和排球運動員選材的一個因素和標準。筆者通過制作的判斷反應時測定軟件對一組自然排球隊進行了選擇反應時測定,同時對每名隊員的接扣球防起效果進行綜合評定,之后將數據進行回歸檢驗得出其與防守能力有較高相關度。
【關鍵詞】判斷反應時 防起率 相關性
前言
眾所周知,多年來,我國排球運動技、戰術水平處于“進攻相對先進,防守相對落后”的狀況。如何使后排防守水平迅速提高,始終是排壇體育科學工作者潛心探討,教練員運動員致力深究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運動心理學在體育實踐中的廣泛運用,人們日益感到:在比賽中,排球運動員防守起動反應能力的優劣,是影響個人防守技術與全隊防守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現代排球運動的進攻戰術正向著高快結合、靈活多變的方向發展,面對強攻球與快變球的巧妙結合,攔網技術亦顯單薄無力。其結果是給防守造成很大的威脅,防守遜色于進攻,這種攻守不平衡發展的趨勢無疑會影響排球運動的發展進程。
所以防守水平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明顯,而影響防守的水平的關鍵的一環就是防守判斷的能力,且國際比賽中的扣球速度越來越高,所以如何提高防守隊員的防守判斷速度也越來越重要。
研究方法
1.實驗法
本研究是建立在選擇反應時與防守能力相關度研究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包括選擇反應時測定與防守能力測定兩個方面。通過實驗的方法分別測定量化受試者的防守能力與選擇反應時,之后通過統計學相關度檢驗得出二者的相關度系數。
選擇反應時的測定
其中選擇反應時的測定是通過特定的選擇反應時測定軟件測定的,該程序用軟件“E-prime”編寫。
本程序中的反應對象分為兩種,一種為方塊“□”,另一種為圓圈“○”,要求實驗參與者在注視點“+”出現后的0-2s內看到圓圈按左鍵(空格鍵)反應,看到方塊按右鍵(回車)反應,然后程序自動記錄被試的選擇反應時和正確率。該程序包括練習階段10個trail,以及正式測試階段30個trail,一共測試40個trail。在實驗過程結束后,該程序會自動生成數據文件。
防守能力的測定
設置一個固定扣球人員(以保證每個受試者所防守的扣球都是相同風格、力量、速度與落點范圍)在對面場地4號位高臺上連續扣球,在這里我們要求扣球人員固定扣球到場地內的六號位,并且保持每次扣球的力量、速度在一個相對固定的范圍內。受試者則在場地六號位連續防守對方的扣球,每個人接扣球20個。網前設置一名二傳手,每次防守防起的球二傳即便是用下手墊球都要盡可能接到。并通過錄像機記錄所有隊員的防守過程以及二傳接球并傳出的過程。
在這里我們預先設置了一些標準以便于將防守能力量化。標準即根據二傳接球傳球效果來量化防守能力,即二傳的移動步數為Y,因為二傳的接球舒適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傳接球防起的效果,所以,我們這里將二傳接球的移動步伐設為主要的標準因素。且在此次測試過程中完全模擬賽場比賽一方三次觸球中的前兩次,為實驗精確,要求二傳盡可能接防起的球,并允許下手墊球,當然,在二傳的觸球方式中,墊球墊起的效果要遠遠低于上手傳球,所以我們將用下手墊球接到球的一次得分進行減半處理。而且二傳移動步數越多則應得分越低,且測試中二傳沒有移動超過十步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將防起效果得分列為如下方程:
如若二傳上手傳球,則防守能力得分為2-0.2*Y,如若二傳下手墊球則防守得分為(2-0.2*Y)/2,若二傳難以接到防起的球則為0分。
同時我們也給扣球效果進行了標準量化處理,即球的落點在防守隊員墊球手臂周圍得分為3,落點在防守隊員身體周圍得分為2,落點在防守隊員移動一步后方能接到的球得分為1,落點在防守隊員移動一步以后還無法接到的地方得分為0分。在最后統計階段自動將得分為零分的記錄刪除。
2.數據統計法
實驗數據在經過計算后得出:選擇反應時與防守效果有顯著相關性;而扣球效果與選擇反應時沒有顯著相關性。
結論
數據經過計算后得出選擇反應時與防守效果的相關系數約為0.4,說明了當選擇反應時提高1%時接扣球防守效果提高0.44%。同時得出的P值小于0.1,說明數據通過了t檢驗,為可信數據。而之后的扣球效果與防守效果的相關系數約為0.086,且沒有通過t檢驗,為不可信數據,說明了試驗中的變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