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娟
[摘要]《老炮兒》是由管虎執導,馮小剛、張涵予、李易峰、吳亦凡等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獲評2015年度最受歡迎國產片,馮小剛更是憑借這部電影榮獲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電影《老炮兒》在收獲票房和口碑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爭議。不少人指出,該片粗口太多、語言暴力尺度太大,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本文在立足電影文本的基礎上,從后現代語境出發,來分析電影《老炮兒》的語言暴力,進一步揭示語言暴力的特征和對電影藝術創作的價值。
[關鍵詞]后現代語境;《老炮兒》;語言暴力
《老炮兒》講的是一個被時代拋棄了的小人物的故事。馮小剛飾演的六爺是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時代引領者,由于難以適應社會的巨變,年齡大了后蟄伏于胡同深處,過著遛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半年前,六爺與兒子“小炮兒”張曉波起了沖突,導致曉波負氣離家出走。曉波因為和官二代小飛的女朋友過于親密以及將小飛價值不菲的車劃了沒錢賠償而被小飛一伙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并償還當年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六爺重出江湖,卻發現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群新的“話事人”,自己這個頑主的江湖地位已經動搖,并且以往固守的生活方式已經漸漸被時代所拋棄。一場父子恩仇、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在解決爛攤子的過程當中,老炮兒發現自己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力不從心。但同時也在抽絲剝繭的查尋過程中抓住了富二代小飛父親貪污受賄的罪證。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是用以提高人的生活品位和文化趣味的,它不是迎合,更不是降低。如果在粗口里看得見人性,而且人性中提倡的是平等,強調的是尊嚴,就不應該介意有這些粗口。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中的粗口、暴力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是電影工作人員不能規避的社會文化責任。因此,中國的電影應該盡快實行電影分級,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觀影環境,同時也可以保證電影藝術創作的獨立性。
一、語言暴力在電影《老炮兒》中的特點
(一)地道的北京話
從片名到臺詞,《老炮兒》充斥了密集的、黑幫暗語式的北京方言,北京話在影片《老炮兒》中似乎是一個無形的主要角色,給影片帶來撲面而來的濃郁京腔,各種嘴炮犀利,幽默,夠勁,有味兒。“老炮兒”是一句北京土話,來源不可考,有一種說法是這個詞來源于“老進炮局”的縮寫。凡是常進炮局胡同“蹲號”的流氓、混混,都稱之為“老炮兒”。意味著這人經常犯事,是黑道上的老資格,原本是一句黑話,含貶義,后來逐漸變得含混。不同語境下含義不同,褒貶難分。時代不同了,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定義,當年的老炮兒成為一種講義氣、有尊嚴、肯擔當、兩肋插刀的胡同串子。除此之外,還有形容年輕人夜夜笙歌的“夜么虎子”;表現一個人出離憤怒狀態的“炸貓”;形容人的一種心態,說此人不是大度、大氣之人的“雞賊”,等等。電影中有一些方言我們現在還在用,比如那些具有公共性質的俗語、土語,不是反映某種特定身份、年代的用語等。比如北京人講話愛帶上兒化音,比如掉鏈子、烏泱烏泱的之類,一趟一張、茬架等詞語。
(二)新舊力量的交會
小飛等“三環十二少”全然是一伙無法無天的“暴走族”,他看著《小李飛刀》,向往著行俠仗義的江湖生活,他們的江湖是什么?是毫無顧忌地綁人,敲竹杠,飆車。但同樣,面對真正的刀光劍影,他們是軟弱的、妥協的、無能的。他們的江湖更接近《古惑仔》那種荷爾蒙旺盛、幼稚、沖動的江湖——那僅僅是個兒童的幼稚社會。粗口和臟話成為他們表現自己內心的莽撞、年輕氣盛的一種語言特征。但是最講規矩的人仍然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群,是這個社會的“棄兒們”!“六爺,沒碰上您之前,我以為這樣的人都是書里寫的,碰上您,我信了。”小飛那對虛幻武俠人物抱有的仰慕,逐漸應落于“六爺”這個實體。小飛按六爺的方式“茬架”解決問題,用個人選擇向規矩致敬。最后一決前的一句“對不起”,一個遲疑伸手后的有力掌擊,一個撲克臉上逆著光的淺笑,都是向老江湖遞上了帶著溫度的“投名狀”。六爺與小飛、兒子、自我之間,都構成了一種新舊對峙的局面。盡管他一直在用“規矩”說話,卻在時代的巨輪下顯得蒼白無力:老江湖重規矩和感情,新江湖沒分寸和禮貌,兩者勢必起沖突,有沖突也必然有著語言上的對仗,從人物身份出發,語言暴力的對戰成為新舊力量對比的一種方式。
二、后現代語境下語言暴力
在電影《老炮兒》中的作用語境是語言環境的簡稱,后現代語境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改變了以往的關注焦點,更加關注和重視人們的內心情感和情感需求,人的主觀感受在語境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在言語交流中就表現出很多“我認為、我感覺”等以自我為中心的語句,影響著人們的交際和生活,成為具有現代特色的語言理念。除此之外,后現代語境也悄然影響著當代電影中的語言形式和語言特點。隨著后現代語境觀點的盛行和現代文明程度的提高,言語的交流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與此同時,很多人腦海中舊的語言觀念并沒有進行有效的創新,從而造成新舊語言理念的沖突。投射在電影這一領域,具體表現在對電影中語言暴力的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當電影出現粗口和臟話的次數過于頻繁時就應該將其歸結為語言暴力。據統計,電影《老炮兒》中粗口累積出現高達上百次,片中從馮小剛、張涵予到吳亦凡和李易峰無不“出口成臟”,這也是很多人批評電影《老炮兒》中語言暴力尺度大的根本原因。另一種觀點認為鑒定一部電影中是否存在語言暴力不應該僅僅從語言外在形式出發,更應該考慮電影中出現的粗口是否帶著辱罵他人的目的,是否出于電影劇情的需要,從而將這些電影中的粗口進行分類劃分和區別對待?!独吓趦骸愤@部倫理影片中出現了所謂的“粗口”,其實是服務于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的。
(一)人物塑造
這是一部到處充斥著煙頭和臟話的電影。電影中的語言暴力分為兩種,一種是類似于“啊、哎、吧”的語氣助詞,只不過是以粗口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并沒有形成暴力。例如,電影中老炮兒六爺和兒子張曉波在飯店吃飯的時候,六爺對曉波說道:“我頂看不上你那慫顛顛的二椅子樣兒?!痹捴械呐K話“慫顛顛”只不過是六爺對兒子恨鐵不成鋼的感慨,并沒有什么真的語言暴力。再比如,電影中悶三兒哭著對六爺說:“我就操他媽的,咱什么時候受過這個,真他媽憋屈?!睈炄齼嚎谥械呐K話雖然是對六爺說的,但只不過是對現實生活無奈不滿的宣泄,導演通過這些臟話將悶三兒當時的內心情感狀態進行了最直接的表現;另一種是以小飛為代表的年輕人口中的臟話,他們口中的臟話是我們傳統認知上的臟話概念,是對對方的侮辱、不尊重和蔑視。
人最無法言說的痛苦有兩個:心有余力不足和生不逢時。影片除了前十多分鐘的古道熱腸和結尾的悲壯飛揚,五十多歲的六爺以及他的一群老炮兒朋友曾經是叱咤風云的年輕人,如今他們一個個都老了,面對這個飛速變幻著的世界,六爺感到了困惑、不適、失落……但他始終努力地維護著自己的尊嚴。以旁人的觀點來看,六爺的一生必然是失敗的,但以他自身來看,他卻只是“巔峰之后的衰退”。他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不斷尋求著自身的價值,不斷挑戰著時代的大潮。然而那種掙扎不過是一場鴕鳥式的逃亡。電影里六爺去看一直被豢養在籠子里的鴕鳥,跟它說讓它有機會就跑出去。影片的最后部分,鴕鳥果然跑出去了——六爺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著自行車大喊:“快跑快跑,別讓他們把你逮回去?!彼麄冊跁r代的更替中長大,從最艱難的舊社會走向經濟高速發展的新社會。于無形中,他們在意識里構建了一個刀槍不入、帶著舊時印記的體系,他們試著以自己的游戲規則、價值觀念和邏輯關系作為標準,將萬事萬物的好壞與優劣納入這套體系中去計算和衡量。小一輩的思想看法,在他們看來是叛逆的、舉無輕重的、不能被接受的,要扼殺在搖籃里的。他們用所謂的語言暴力來表現自己內心的不滿和不安。《老炮兒》這部電影是一個正邪、強弱對峙的局面。所以,如果弱者在憤怒當中說“對不起,我要和你拼了!”這個戲的情境就被破壞了。如果用了國罵,屬于弱者的反抗,人物性格立即得到凸顯。
(二)環境營造
《老炮兒》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京味兒電影,也是一部很接地氣的作品。片中沒有大英雄大人物,有的是一群平頭百姓的生存百態,他們是一幅群像的載體,承載著時代的變遷。在表現這些特點的環境時,生活化的日常用語就成為表現這些環境的一種手段。電影一開場,濃濃的北京市井百姓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北京城里人的說話方式、和人打交道的方式,有意無意地記錄下了昔日的北京風貌。而這部電影,就帶著觀眾聚焦這樣一個時代,不躲避,不強詞奪理。帶著觀眾看時代變遷,新舊碰撞,或堅硬,或柔軟,這些情義、規矩、親情、對抗、妥協、掙扎、漠視、激情。而這些都是真實存在,不曾磨滅。六爺嘴里一直丟不了的就是倆字——規矩。通俗點說就是“京城范兒”,老北京人講究,說話做事講分寸。六爺兩次撅人手指,兩次都是因為對方說話嘴里不干凈。這也是講究,既沒有一言不合把人砍死,也沒忍氣吞聲,小懲大誡,這就是老北京的待人接物方式。電影所著力白描的“老炮兒”,在20世紀那個荒誕的舉國運動時期,在北京被稱為“頑主”。這群十幾二十歲、出身草莽的“胡同串子們”所與之對立的,是由聚居在部隊、機關大院的子弟們所組成的“紅衛兵”。后者仗著自己是“出身清白”的“正規軍”,用暴力的手段鎮壓“頑主”。而這群好面兒的年輕人,也用他們的方式對紅衛兵們進行以暴制暴,因此也形成了專屬特定的語言習慣。因為青春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頑主”和紅衛兵的暴力斗爭也便成為如今各種文學及影視作品常常關注的話題?;蛟S是因為北京是當今中國文化界當之無愧的中心,因而北京的這些故事成為集中表現的對象。電影中的一些粗口其實是這些老炮兒的口頭禪,比如“你丫的”等。所以導演就通過這些和現在的一些語言習慣有點距離的粗口,渲染影片中特定的時代背景。
“老炮兒”這個詞,雖然只在北京才有,但卻不是北京獨一份的。如果我們將眼界放寬,事實上很多城市,在三四十年前都有相同的故事。無論在這個國家的哪一個角落,甚至,在這個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會有六爺這樣的人。他們在青年的時候經歷了動蕩,那是他們最接近巔峰的時刻;因為混亂,許多障礙都被掩蓋甚至粉碎,所有藩籬都被打破,他們得以用肌肉來拼殺,用力量來向上攀爬??墒?,他們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當混亂結束、秩序重建之后,他們與那些生來便擁有權力扶助的人之間的藩籬重新筑起,單靠肌肉和力量根本無法越過這些比磐石更加堅固的藩籬。他們被這些藩籬禁錮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死硬地維護著自己世界的運行規則。服從他們規則的人,無非都是些比他們更弱的人;而比他們更強的人,根本不會再對他們的規則和輝煌過去報以任何尊重。他們重新回到了這個世界最底層的位置,在新時代井然有序的規則當中,不再有反抗生活與命運的任何能力,只空余了一身聊勝于無的勇氣。
三、結語
電影《老炮兒》保留了影像上的生活特質和強大煽動力,更在老少兩撥人的對立和代溝上,暗置了截然不同的男性審美。電影中的語言暴力成為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環境氛圍的有利推手,展現了北京的世俗語言文化和以老炮兒為代表的精神內涵,以北京著眼,折射整個人心。與此同時,更是將老父親一代內心根底的倔強和柔軟以及遲暮的無奈和滄桑,隨著電影故事的發展順其自然、細膩真實地刻畫出來,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和思想上的深思,實現對“商業”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特別是在當前電影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影發展呈現出快餐化和過分商業化的趨勢下,電影《老炮兒》的出現為今后電影的創作和制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不可否認,影片并非盡善盡美,但是無愧為有時代意義和思考價值的用心之作。
[參考文獻]
[1] 郝建.美學的暴力與暴力美學——雜耍蒙太奇新論[J].當代電影,2002(05).
[2] 石克煦.試析當代電影中的“暴力美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3] 佗鵬鶯.馮小剛的“大眾”電影之路[J].電影文學,2009(05).
[4] 秦湛毅.后現代主義語境下電影敘事形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