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蓓蓓
摘 要: 小學語文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現在的一些教師授課只是生硬地照搬課本上的內容,導致學生機械地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十分有必要。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與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以主題的方式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及思維的提升,使學生達到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及一篇好文章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主題教學 教學實踐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是將書本上的東西機械地教授給學生,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鞏固學習,忽略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繁重的作業會讓學生失去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主題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主題教學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將課本與課外的知識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同時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1.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教學概念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是基于“語文立人”的指導思想而提出的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簡單來說,是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圍繞某一個主題開展教學,除課本上的內容之外,教師還會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將課外的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帶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本內容,而且能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主題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任務分散及目標不清等問題,通過這種主題的方式充分挖掘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價值,從而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2.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類別
2.1預設主題教學
預設主題教學,顧名思義是指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確定好主題,而后將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分成不同的環節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確定主題的時候,教師要真正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皇帝的新裝》可以確定“回到事情本身”的主題以引導學生借助語言理解課文,使學生明白做人需要誠實,不能因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扭曲自己真實的感受,應針對事情的本質闡述真實的觀點。相對于這種偏向思維品質的主題,還有一些偏向于學生精神品質的主題,例如《珍珠鳥》中表現出的信賴。確定不同的主題可以相應地培養學生的品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2.2生成主題模式
生成主題模式是一種動態的主題教學方式,老師將學生預習后提出的問題整理出來,而后與學生共同討論這些問題。在此期間,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這種動態的主題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學生的探討中將產生不同維度的主題,這些主題無關對與錯,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師在講課時應從不同的層面分析課本的內容,使學生在肯定中得到信心,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3.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途徑
3.1營造融洽的學習氣氛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將老師講的東西記下來,整個課堂沒有一點生氣,這種學習氛圍顯然不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主題教學的根本指導思想是“語文立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性格,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調整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互動,使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東西。例如,在新疆石河子的一些采用主題教學方式的小學中,當老師確定好主題后,他們會先讓學生自己查找與該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而后在課堂上通過相互分享這些小故事加深對課文的了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3.2生動、形象的授課方式
小學生往往更喜歡圖片與影像,正因為如此,小學課本中的插圖大概占整本書中三分之一的頁面。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在講述文字的內容而忽略了插圖,這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圖片能夠在孩子的腦海中形成形象,使學生將文字轉換為圖畫,從而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除此之外,教師還能讓學生通過扮演書中的角色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例如新疆石河子的部分小學在學習《兩只小獅子》時,老師會組織學生扮演獅子媽媽、獅子老大與獅子老二,在表演結束后老師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說談他們希望成為勤勞的獅子還是懶惰的獅子。這樣不僅讓學生更深入地領會課文內容,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3系統的教學方式
主題教學倡導動態的三步教學流程,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應讓學生先預習課文,讓學生將預習中出現的問題記下來,在正式上課時,老師再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針對這些問題講解課文,師生間可以共同探討問題得出答案,在師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題也幾乎確定下來。由于學生已經對課文有初步的認識,因此,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在老師初步講解后,老師應注意延伸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對主題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將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4.結語
主題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相較于傳統教學,主題教學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時,他們會主動地學習語文,而不只是等老師講解課文,這無疑會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鄧永宏.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初探[J].開心素質教育,2016(3).
[2]李文娟.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J].廣西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