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慶鑫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課堂問題設計是老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動力,是教師信息輸出與學生信息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和情感的紐帶。好的政治課堂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對提高解決高中政治課堂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問題設計明確目標,體現針對性
問題設計有效性并非要探究學習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有數量而沒質量,最終會影響問題設計有效性。教師要明確問題設計是為教學實踐服務的,更具體地說是為達到教學目的而服務的。《高中政治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應該是確定問題設計的最主要依據。高中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對問題設計起到導向作用。有效教學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問題設計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此外,具體到一節課的問題設計目的,還應該與這節課的具體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學生情況等結合起來考慮。教師必須做到認真鉆研教材內容,吃透課程標準,把握住問題設計的關鍵,課前做好充分預設,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
教學案例分析:以高中政治課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例。教材本課主要講解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包括消費心理面面觀和做理智的消費者,教學重點是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難點是消費心理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學生在消費方面有過切身的體驗和經驗,在消費方面存在攀比求異甚至奢侈之風。本課教學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引導學生從我做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師進行問題設計時,可以充分舉例如中秋節市場的“天價月餅”、大學生攀比消費無力還債自殺事件等。
你認為這是一種什么消費心理?你是不是也受過這種消費心理的影響?
這種風氣在你們校園存在嗎?應該怎樣看待這種消費現象?
運用一系列材料引發學生思考,不但能很好地達到適度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知識教學效果,更能懂得感恩,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體現了高中政治課以智育為手段,德育為目的的學科特殊性。
二、問題設計有梯度,體現全面性
教師的問題設計若只需學生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就行,則過于淺顯,此類太簡單的問題就如一碗清水,無滋無味,學生認為沒有探究的必要,沒有給學生任何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還會極大地抑制學生的思維。然而教師的問題設計過難,學生又無處下手,無所適從,學生認為沒有探究的可能,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問題設計要有梯度性,要節節相因、環環相扣、層層相遞。要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易到難、自簡至繁的原則,一步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
教學案例分析: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第四課《政府權力:依法行使》的教學中,若問題設計為:
政府依法行使的含義及要求是什么?
政府為什么要依法行使權利?
政府怎樣依法行使權利?
這樣三個問題對于能閱讀教材的學生而言過于簡單,然而答案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產生興趣,根本無法操作。假如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
一個年邁的老人因被城管沒收了擺攤的商品而在街邊傷心地哭泣。
問題設計:城管人員執法的目的是什么?
假如你是這位老人,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兒?
你認為城管人員應該怎樣行使權力?
這樣有梯度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僅關注學習內容,而且從生活中學習的機會每位學生都能體驗,這樣的問題設計有效性更強。因此,教師應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設計難易不等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跳一跳”摘果實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整體發展。
三、問題設計有深度,啟發學生思考
問題設計有深度并不是脫離學生的實際,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和思維水平提高的問題。具體來講,簡單的問題,過低的要求,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過于深奧,學生無法解答,反而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問題設計要有深度也要適度。也就是說,教學問題設計必須適合學生當前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善于在學生已知和未知的區域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知識大樹的果實。用類似“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代替“是不是”“對不對”“懂不懂”這種問題,教師問題設計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適度高于教材,才能激勵全體學生開發潛力,展現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更高的探究水平。這也是維果茨基倡導的“最近發展區”思想的重要意義所在。
教學案例分析: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教師將問題設計為: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的民主議會制有何不同?
我國能不能實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為什么?
安排學生提前收集資料后進行分析。教材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但并沒有涉及西方的議會民主制,這就有了很大的探究空間和問題深度。需要學生在學習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上,結合高中歷史必修一“歐洲近代的代議制”等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才能探究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收集信息和思考問題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化了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而且提高了對比分析和學科間綜合的能力。通過問題設計有效性探究活動,學生能體會到問題探究的艱辛與成功后的愉悅,逐步理解問題探究的本質。當然問題設計的深度也要適度,若問題設計的深度過大或者范圍過廣,學生無從思考,那么學生將對教師的問題設計冷漠淡然,也就失去問題設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