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培華
摘 要: 興趣是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有很多途徑,本文從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問題情境法的滲透及教師本身素質提高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趣味性
改革開放的今天,學生視野廣,信息量吸收幾乎與老師站在同一平臺,老師上課若是簡單采取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分析、歸納、讀背等方法,學生就會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可能實現歷史學科的教育目標。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在多年歷史教學中,我發現,熱愛和興趣是學好歷史課的最原始的動力,有的學生非常喜歡歷史,因此能夠自覺投入到歷史課的學習當中,主動汲取知識。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做多方面的嘗試和改革,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趣味性而提高教學質量呢?我在借鑒他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探討,做了一些嘗試。
一、立足教材,分類劃分
有足夠的空間與材料,立足于一個“新”字,把選材于其中的情景劇分為人物篇、政治社會篇、經濟生活篇、論學講思篇和戰爭篇五大類。一些歷史內容涉及很多古今中外歷史人物,其中有像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奠基人——秦始皇、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先驅偉大國父——孫中山、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科學社會主義的發明者——馬克思,等等。教材中各個歷史人物色彩鮮明,人物與時代相互輝映,都是人物篇中選材的不二之選。又如:古代中國來百姓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近代西方航海家遠涉重洋,探索新大陸,開辟東西文明交往新航線。這些則是經濟生活篇中精華所在。再看看論學講思篇: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界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為實現施政理想,著書講學開館論戰。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理性思想萌發,英法兩國大興啟蒙運動,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歐美大地。情景劇取材豐富,但立意各有不同,分門別類以后有助于梳理教材框架,明確教學要點。
二、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說書時,每當故事情節發展到緊張激烈的高漲或矛盾沖突到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吊你的胃口,逼著你非繼續聽下去不可。這種方法在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時常用,稱之為“懸念”設置。同樣,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如學習《辛亥革命》這一節時,我講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太平天國運動這一農民起義,請思考,太平天國運動反映了什么問題?那么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從失敗的原因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認識?”學生回答,得出基本結論: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是由于中國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而其失敗是因為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說明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不能改變中國落后的現狀。“那么哪個階級可以擔當這一重任呢?資產階級可以嗎?”導入新課。這樣的懸念設置,使學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狀態中順利遷移到教學中,很好地完成了導入新課的任務。
三、巧用方法,愛上歷史
“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學是一門精深的藝術,值得我們窮盡畢生的精力鉆研和探討,早在我國古代,孔子、朱熹等就提出“循循善誘”、“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等教學主張,當今的教育學、心理學也根據人們的心理、生理特點,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對指導教學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教師首先考慮的是通過什么途徑和手段將教學內容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掌握。例如,分析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時,我就出了這樣一個謎語:“日本投降原因,猜一中國歷史人物”,學生有了興趣,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說出蔣干、毛遂、屈原、蘇武、共工等人物,既有國民黨的貢獻、中共的努力,又有蘇聯、美國的援助,最根本的是反法西斯國家結盟共同作戰,我想連戰是正確答案。又如對唐朝一章內容的復習,我僅畫了一個坐標軸和一條拋物線,標上時間及一些重大事件,唐朝的興起、發展、強盛、衰落、滅亡的全過程,就一目了然。把過渡時期一課的內容,僅化為幾個數字:“一章5、4、3”,實現高度濃縮,把書由厚變薄。
四、善于評價,尊重主體
只有學生感覺有趣的課堂才是真正妙趣橫生的課堂,這就要求老師在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例如:老師在歷史課堂上設置學生討論的歷史話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了解哪些話題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認識,又能夠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學習是有趣的。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老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開展,既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到科學施教。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要能夠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作用。學生的聽講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思考、提出疑問,學生的歷史學習會變得更加深入。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善于運用評價,尊重學生主體,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學習歷史的效果更佳,從而提高學習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歷史博大精深,有很多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相互交流探討,博采眾長,不斷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課堂,愛上浩瀚而璀璨的人類歷史。
參考文獻:
[1]林娟.淺談如何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中學教學參考,2013.6.
[2]劉梅.增強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育藝術,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