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梅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主要分為權利性影響力和非權利性影響力。權利性影響力具有不可抗拒性,而非權力性影響力則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得人格力量而形成的一種自然性影響力。它雖然沒有像權利性那樣的約束力,但其影響力則廣泛持久。人格由自身道德、品行、作風等組成。同時,才能因素也是人格力量的重要因素,才能因素包括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凝聚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如果能將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將會產生強大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人格力量;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是任何時代都適用的,真理的力量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主體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明顯分化,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都獲得了很大的自主空間。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都會給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同帶來差異,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遇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同樣置身于這個種種觀念與利益相撞擊的社會中的一分子,怎樣才能做好工作并取得最佳效果呢?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就成為最基本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保證。
一、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影響力主要分為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前者是由其所在組織中擔任職務所產生的一種影響力,主體運用上級授予的這種法定的權力強制客體服從,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被強制的客體在心理上和行為上主要表現(xiàn)為被動的服從,這種影響力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質沒有直接關系,其激勵作用十分有限,難以持久。非權力性影響力則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而形成的一種自然性影響力,它沒有對權力形式的命令與服從的約束力,但其影響力卻比權力性影響力廣泛持久得多。人格力量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品德修養(yǎng)、知識水平、生活態(tài)度以及自己的工作實績和表率作用等素質和行為所形成。人格精神也是一種人格力量,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用他們的人格精神告訴我們,每一位黨的干部在干事業(yè)的同時,更要學會如何做人,以一種精神不斷要求自己,自律、自省、自勵、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帶動身邊的群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不難想像,假如一個狹隘自私的人去教導人們要無私奉獻時,將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大量事實證明,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成效,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有沒有人格力量至關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優(yōu)秀人格和正確的工作實踐所產生的影響力,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號召,它能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和力量,使他們?yōu)閷崿F(xiàn)組織的目標而奮斗。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具備的人格力量的基本內涵
品格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道德、品行、作風等產生的一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在群眾中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通過主體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影響客體。品格因素的優(yōu)劣能產生出截然不同的后果。作為一名合格的思想工作者應具備的品格是政治堅定、品德高尚、大公無私、實事求是、忠誠老實、正直謙虛、公道正派、廉潔奉公。
才能因素是人格力量基本內涵的又一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者個人的才干和能力帶來事業(yè)的成功會使人產生由衷的敬佩,這種感受能吸引人們自覺地接受其影響。一個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應包括多個方面.如: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凝聚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方面.還包括應變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等。知識面越廣博,對客觀事物和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就越全面、越準確,這樣更能起到增強其影響力的積極作用。
情感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工作對象之間關系密切、情感融洽產生的影響力,這也是在實際工作中體會最深刻的因素之一,它實際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系,這種關系是以感情聯(lián)系為基礎的。注重情感因素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讓人們產生親切感、親近感,這種情感因素不僅可以使群眾容易接受影響和指導,而且還是一種上進的動力。因此.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人格力量更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總之,塑造優(yōu)秀人格,是提升一個人核心精神文化的關鍵所在,精神境界的升華,有助于人們產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的改進、思想品質的提高,有助于人們產生堅強的意志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將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結合起來,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將會產生非常強大的力量。
三、彰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關鍵在“守格”
彰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關鍵在“守格”。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守“理想”之格,始終堅定、矢志篤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守“法紀”之格,不闖紅燈、不軋黃線、不越雷池,強化自律;守“道德”之格,始終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德在人先、利在人后,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守“職責”之格,始終牢記、忠實履行職責使命,以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在位謀政、在崗盡責;守“形象”之格,在言行舉止、對外交往上講原則,重品行,始終以為民親民、求實務實、勤政廉政、率先爭先的良好形象取信群眾、帶動群眾。
人格問題,說到底是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人格折射人性、映照人生,是我們立足社會的“軟實力”,有什么樣的人格就必然造就什么樣的人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因其特殊的身份屬性,在人格修養(yǎng)上又有其特殊要求。這個特殊性尤其強調堅定的信仰信念,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這種信仰信念包括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真心誠意做人民的“公仆”,在人與我的擺位面前、公與私的抉擇當中、進與退的利益關口,實實在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