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貞
摘要:改革開放的深入實施,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國有資產是保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的必需的物質載體,屬于公共資產,更是保證我國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基本前提。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是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的一種延伸與拓展,對于提升我國政府的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因此,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對于深化我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有效盤活國有資產、提高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增加政府的公共財政收入等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將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模式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占有和使用的國有資產,更是我國的重要公共產品,還是我國政府的重要經濟來源。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從不同的層面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的不足也十分明顯。例如:頂層設計不完整、管理體系缺乏健全性,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著政出多門、職責不清的問題。因此,正確地、科學地、全面地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優化對策和建議,這對于進一步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探尋國有資產管理的新思路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價值。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較為薄弱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內部管理上制定了制度,但是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只注重對財務開支制度中規定的公用經費的管理,嚴重忽略了對資產管理制度的規范。管理制度制定中存在的缺陷與制度在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產生了很多違規行為。還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缺乏定期盤點,資產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目標是要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證相符,但是,由于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部門設置、人員分工等方面存在問題,最終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盤點計劃被中斷,對于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對于資產的保管和維護問題,行政事業單位也做得不夠完善。例如: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購入資產后,并未能及時將資產進行分配和使用,隨意放置資產,并未指定專人對資產進行保管、保養、維護,最終造成國有資產不到報廢期就損壞、報廢。再例如:對于購置的特種設備也并未按照要求和規定進行防塵、防水、防雷、防盜處理最終導致資產丟失。這不僅縮短了資產的使用壽命,更造成了國家財產的嚴重浪費。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缺乏公平性
有計劃、標準化的控制預分配各種資源有助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更好地完成、組織、協調各種經濟活動,以此來幫助行政事業單位達到既定的目標。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存在嚴重的脫節問題,缺乏公平合理的約束力,對國有資產的配置定額標準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存在重復購置、隨意購置等現象。特別是有的地方行政事業單位之間資產配置缺乏公平性,單位所承擔的職責與占用的資產不合理現象明顯。例如:某地方某局在崗人員為12人,但是該單位擁有40臺臺式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平均每人的配置已經達到了3.33套電腦,另外該單位每間辦公室都配置了專門的傳真機、復印機,每個部門領導都配置了數碼相機、攝像機等,但是對于這些資產并沒有設立專人保管,出現公物私用的現象;個別領導為了滿足自己的攝影愛好購置了高檔的專業相機鏡頭,這種資產購置的超前消費、貪大求全的思想不僅造成大量國有資產的浪費、閑置,更嚴重影響了資產效能的發揮。
(三)資產的使用效率較低
國有資產具有免費性、無償性的基本特征,這就造成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使用國有資產時并沒有充分考慮資產的使用效率。因此,資產使用效率低下一直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再加之受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的影響,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經常被人為地進行分割,并在各部門內部進行封閉式使用和運行,無法適應事業單位的變化,也無法發揮國有資產的共享作用,導致資產閑置與短缺并存,資金緊張與低效使用同在。例如:在公車使用方面,駕駛員個人辦私事、為領導及其家屬生活提供服務等擠占了大量的辦理公務的時間。
(四)資產存在違規處理問題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處置問題,很多單位都存在著隨意處置、違規處置的問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嚴重。例如:一些已經毀損的、報廢的、盤虧的國有資產并未按照相關的規定辦理核銷手續,有的仍掛在單位的賬上;還有的單位已經退休的領導將自己經常使用的比較貴重的資產帶走據為己有,甚至有的領導調動到新單位仍將自己原來乘坐的小汽車劃轉到新單位歸自己使用。
二、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理順體制、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這就要求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在資產管理中嚴格遵循“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單位”、“財政部門——主管部門——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規范的、理想化的組織結構形式。在健全的組織結構支撐下,各行政事業單位還必須加大管理力度,不斷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例如:成立專門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增加專門的管理型、技術型資產管理人員,特別是要配備一些專業性強、會管理、年輕充滿活力、有工作積極性、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二)理順關系、轉變管理理念
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這項工作的重視,因為這不僅是國家賦予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責,更是人民賦予行政事業單位的權利。各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建立義務與責任的統一、管理資產與管理人的統一、管理事務與管理思想相結合的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一定要杜絕損公肥私、營私舞弊現象的出現,逐漸將國有資產的管理引入到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
(三)規范資產配置、重塑國有資產管理流程
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資產的購置是資產的“入口”,也是形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關鍵環節。這就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資產“入口”環節的管理,例如:加大力度全面推進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地融合;不斷完善資產的購置定額標準;資產購置要與政府采購密切聯系;加強資產使用的日常管理,建立資產使用管理責任制,將資產使用管理的責任和權力分配到每個人身上,一定要與每個人的經濟利益相聯系。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方式
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全面推進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政務公開的客觀、基本要求,更是不斷創新行政事業單位固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各行政事業單位可以結合“金財工程”先摸清自己的家底,利用信息化技術平臺作支撐,創建原始的資產清查數據,構建完善的行政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對國有資產從“入口”到“出口”進行動態化、全過程的監管,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從而提升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為實現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的有機融合奠定基礎。
總之,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創新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和公務倉管理等手段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趙愛玲,潘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實證研究——以甘肅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2
[2]蘇秀娟.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改革[J].中國外資,2013
[3]涂家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預算管理問題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