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華
【摘 要】自1994 年教育部啟動系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以來,各高校日益重視實踐育人工作,高校各專業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工作中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與其他專業相比,音樂具有實踐性更強的特點,音樂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藝術實踐至關重要,專業實踐活動是音樂學專業整體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意義重大。
【關鍵詞】音樂學;教學模式;初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09-02
2012年1月,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門共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各高校要把實踐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系統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各高校也在探索適應音樂學專業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原瓊州學院)藝術學院近年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探索、創新和實施,大力支持老師和同學們的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不斷開展各種教學研討會、學術講座、音樂會、作品展等觀摩活動,為學校校營造了高雅的校園藝術氛圍,也體現了學校應用型、教學型的辦學目標和定位。同是也在努力從以下幾方面探索音樂學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模式。
一、多元化的藝術實踐教學途徑
藝術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完成實踐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藝術學院形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展演、展示、研討等多形式和多元化的藝術實踐教學模式。
展、演、賽是鍛煉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檢驗學生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的重要標準。在藝術實踐方面,藝術學院注重發揮校內實踐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搭建平臺,開展各類藝術實踐活動,打造了師生專業技能比賽的校園文化品牌,不僅活躍了校園的學術氛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意識。藝術學院在校內實踐教學上形成了以下特色。
(一)班級畢業匯報晚會
對于音樂學專業學生來說,畢業匯報晚會是一個檢驗四年教學成果的重要實踐活動,其專業性非常強,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實踐經驗。一次畢業匯報演出不僅是學生的專業藝術實踐,同時也是學生的社會活動實踐。從籌備節目、節目選排、組織策劃整場晚會、海報設計,到視頻拍攝、禮儀安排、道具準備、燈光音響等,學生都需要親力親為參與其中。例如燈光音響及服裝這一部分,需要與外界溝通、接觸,這些社會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社會角色的轉變。
(二)學生個人專業匯報專場
音樂會是聲樂教學匯報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所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藝術學院在對音樂專業畢業論文上有一項重要改革,那就是允許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以音樂會的形式代替畢業論文寫作。對于聲樂、鋼琴、器樂表現突出的學生,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專業指導老師推薦,審核小組審核通過后,學生就可以畢業音樂會的形式替代學術論文了。
例如,藝術學院2015屆音樂學專業和舞蹈編導專業畢業生,經指導教師推薦,專家評審,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共有45人舉辦了個人專場音樂會或個人舞蹈編創作品專場。個人匯報專場不僅展示了同學們的藝術風采,而且也體現了他們扎實的專業基礎。這種以匯報演出的形式作為畢業作品來替代傳統的畢業論文,能更全面、更確切,更直觀地展示出學生們在大學四年中所學的知識和實力。
(三)校內專業競賽
藝術學院組織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比賽,如校園聲樂、舞蹈大賽等。通過校內專業競賽這個平臺,以常態化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心理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以良性的專業競爭環境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專業競賽實踐的開展能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專業示范作用,起到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果。
(四)教師專業技能展演、教改匯報的校園文化品牌
藝術學院鼓勵教師舉辦個人專業展示音樂會,在搭建展示青年教師專業能力和藝術風采平臺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藝術觀摩的機會。
2014-2015年,藝術學院教師先后舉辦過十余場精彩精彩紛呈的音樂會,這不僅是實踐教學成果的重要展示平臺,也是磨練、激勵、提升師生水平的重要舞臺。
(五)邀請專家來校為師生開設講座
音樂教學課堂畢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借鑒和吸收其他院校音樂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提高本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實踐能力,藝術學院堅持每學期邀請一些著名音樂專家學者或高校名師來講學,現場指導教學。
2014年,藝術學院邀請了中國音樂學院原院長樊祖蔭教授來講學,就相關學術問題與師生進行交流。樊祖蔭教授還作了“中國多聲部民歌創編”的講座。學生情緒高漲,交流環節積極踴躍提問。著名合唱指揮家閻寶林教授也被邀請作了《合唱趣味源自前瞻意識的靈活實現》的專題講座。他還與同學們進行了音樂游戲互動,在“玩”的過程中,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了“傾聽”、“聲部層次”、“節奏律動”、“重音轉換”等對音樂感覺的重要性。另外,藝術學院還邀請了SLS國際流行唱法專家、聲樂藝術導師楊國英博士作了一場MSS官方的學術講座,楊博士科學的理論講解與實踐示范,對流行唱法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持續性的社會實踐教學途徑
學院在積極開拓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同時加大社會服務,將更多的藝術實踐延伸到社會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一)建立校外藝術實踐基地
學院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工作原則,先后在學院所在地及周邊縣(市)學校建立了9個校外藝術實踐基地,同時加強校企合作,與海南省民族歌舞團建立了校外藝術實踐基地,既緩解了地方文藝團體人員編制不足的窘況,又為學生到社會中去培養和鍛煉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臺。藝術學院在學生專業實踐、就業、創編等方面與三亞景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三亞市海上絲綢之路劇場成為藝術學院師生實踐基地,劇場向音樂學等相關藝術專業學生提供實踐、實習的場所及便利條件,更好地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各類藝術人才。
(二)開展校外文藝演出實踐活動
藝術學院積極協調地方宣傳及文化主管部門,組織師生參與地方節日慶典活動,以及慰問演出、下鄉演出等社會實踐活動。例如,2015年4月,藝術學院“海洋之聲藝術團”小分隊赴西沙群島為駐守官兵慰問演出6場。
三、結語
藝術實踐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要立足于學科專業屬性,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深化音樂學專業實踐能力教學,明確音樂學專業的教學目標與培養目標,通過藝術實踐教學課程化、實踐內容豐富化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使得實踐能力教學模式更加一體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