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摘要:探討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生產模式、產品質量等問題,并就此提出了相關對策,旨在有效解決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阻礙因素,促進畜牧業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現狀;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7-0052-01
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農業生產的重大支柱產業,不僅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國家財政支持有限,產品質量監督體系不健全等,使得畜牧業發展較為遲緩。文章對畜牧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供參考。
1 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畜產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大,這就對畜牧業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并給予一定支持,在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也加大了監管力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具體表現為產品數量不斷增加,質量大幅提高,并且規模在不斷擴大,很多地區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生產的重大支柱,成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但是受到技術管理等因素的限制,畜牧業的長遠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
(1)生產模式。長期以來,在養殖業方面小規模的散養模式占據主導地位,難以擺脫傳統的生產模式。與現代養殖業相比,散養模式缺乏規模及技術水平低下,生產條件相對落后,很難順應中國國情,難以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2)產品質量。很多養殖戶思想觀念不成熟,為追求更高利益,不顧消費者的安全,生產劣質甚至有毒產品,加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相對不健全,導致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對消費者造成很大危害。
(3)環境污染。在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其產生的廢物還缺乏系統的處理方式。尤其是糞便處理不當將直接對大氣、水體、地表造成污染,從而影響村莊環境及村民的正常生活。
2 主要對策
2.1 轉變生產方式
為順應中國國情,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積極主動地轉變生產方式,使畜牧業生產走向規?;?、專業化勢在必行。小型散養模式技術水平較低,因此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完善養殖基礎設施,并且結合地區特色因地制宜建設規范化的養殖場,盡最大可能提升養殖效益。此外,養殖戶要樹立正確的養殖觀念,掌握專業的養殖知識,提高技術水平,進一步實現養殖畜牧業的規范化、科學化。
2.2 健全食品質量監督體制
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需要國家完善現有的監督體制,嚴厲打擊為追求高利益而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顧,生產有害產品的養殖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從根本上確保食品質量,杜絕“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再發生,促進畜牧業安全健康地發展。
2.3 使畜牧業生態化
隨著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畜牧業的發展也應當注重環境保護。畜禽養殖的同時會排放一定量的糞便或有毒氣體,對大氣、水體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從而對人畜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使畜牧業發展走向生態化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將畜牧業、種植業有效結合起來,將糞便等肥料用于種植業,達到生態養殖效果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益。
3 小結
通過分析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不難發現,轉變生產規模及方式,大力加強食品質量監督,并且在注重生產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畜牧業生態化是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趨勢,現階段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當地發展狀況的計劃,形成高效的發展模式,從而推進我國整體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