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有云
摘 要: 中國是一個蘊含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中國人應該了解古人的文化,將其延續、發展下去。現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嚴重扼殺小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興趣。本文就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概括并給出建議,望有助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古代中國人流傳下來的瑰寶,可以幫助后人了解中國的歷史。古詩詞教學對小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今教育改革正在進行,對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就現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問題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1.1死記硬背古詩詞,忽略古詩詞的意境講解。
中國教育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所認為的成功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高。無論是學生死記硬背而完成的答卷,還是生搬硬套得到的高分,只要得高分就算是好學生,而忘記讓學生懷揣著興趣地學習知識。尤其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并未了解其詞的含義,更不用說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及所處的歷史背景。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孩子們記住詩詞、得到高分,但是并未真正領悟作者的心境,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將所背過的古詩詞淡忘,談何繼承中國文化?
1.2注重內容的翻譯,忽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不僅是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它的意境更是優美而豐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詩詞內容的翻譯,更應該讓學生體會他的內涵,切身體會或者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就是說老師不僅是講解詩詞中的基本知識,更應該講解古詩詞傳達的美感和意境,并傳授學生如何鑒賞古詩詞,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
2.根據現狀改變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方法
2.1熟悉寫作背景,理解詩詞意境。
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學生首要的任務是了解作者所處的歷史背景,體會作者的心境,隨后理解詩詞的意義,進而懂得作者的感情。比如《春夜喜雨》,寫作此詩時的杜甫從鬧旱災的陜西來到四川,并且已經居住兩年。在四川的這兩年間,他親自下地耕種,和農民們一起生活,因此對春雨有特別的感情,在春天的夜里剛剛下了一場雨,作者寫了這首詩,表達了對春雨到來的愉悅之情。若是老師在從學習背景入手,再學習詩詞之意,最后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則有助于小學生理解并背誦文章。
2.2指導學生朗讀,熟讀以致背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古詩詞,帶著自己的感情熟讀,就能再現作者寫作時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理解詩詞的含義。因此,當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詩詞的內容后,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有意識地背誦。要讓學生掌握有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如何確定朗讀的感情基調,或憂傷,或激昂;其次要幫助學生確定重音和節奏。比如在了解杜甫的《問官軍收復河南河北》背景后發現全詩的情景是喜悅的,激動的,是一首抒情詩,因此,起始句和第七、八句要朗誦出急促的節奏,第五、六句在朗讀時要舒緩;其次,詩中的“忽傳”“喜欲狂”等詞應該讀重音。只要學生朗讀時陰陽頓挫就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幫助學生記憶背誦。
2.3發散思維想象,巧妙體會情感。
通常情況下,學習一首古詩詞,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了解這首古詩詞的意境。如果要正確深入地了解一首詩的意境就離不開想象,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想要著力表現的那種意境,才能更好地把學生引入其中,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詩中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時,才能理解得更深刻。比如《鋤禾》這首詩,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可以很好地理解,但對于城市里的學生來說就要發揮想象力,這時便可以從中午大街上的環衛工人開始引導,學生爭著說“我看到中午熱熱的大太陽”、“我看到農民老伯黝黑的皮膚淌著汗水”、“原來我們吃的糧食就這樣來的”。如此詩中真實的畫面便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讓他們正確地理解這首詩,并從中知曉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后要珍惜糧食。
3.結語
古詩詞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學習這些古詩詞可以提高個人修養,增強民族優越感,使小學生更熱情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要注意引導,循循善誘,從小學生身邊的具體情況將他們引入古詩詞的意境中,通過朗讀背誦更好地理解文本,從而愛上古詩詞。
參考文獻:
[1]蔣小榮.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子,2015,(5):238.
[2]曹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校園(上旬刊),2014,(5):165.
[3]林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5,(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