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潘偉 汪曉旺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1
摘 要 全面分析地市供電公司與縣供電公司在制度、流程、標準、考核等方面的存在客觀差距,從“411”方面著手,加速地市公司一體化建設,促進地市公司與縣公司之間形成了縱向貫通和橫向聯合為建設基礎,強化市縣工作同部署、管理同標準、過程同管控、結果同評價,創建了市縣一盤棋的管理格局,各項管理指標也持續提升。
關鍵詞 五位一體 供電企業 人力資源
合肥供電公司人資部通過多次調研、討論、分析,形成了市公司推進市縣一體化“411”工作思路。即:以“四個統一”為基本要求,以市縣公司“做好平衡、注重互補”為基本原則,持續深化人力資源集約化管理水平。
具體實施:結合國網人力資源關于“三定”、“三考”以及深入推進“六統一”的相關要求,持續深化人力資源集約化管理,堅持以提升效益效率為導向,以全員全額全口徑管理為統領,實行同標準、同要求、同考核,充分發揮市公司專業優勢,激活縣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潛力,持續提升縣公司全員績效、整體績效,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針對合肥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從十個方面明確任務目標:
一、“四個統一”方面重點工作
明確目標,制定《2015年市縣公司人資專業年度工作目標》。按照市縣公司“一體化、一張網、一家人”的管理思路,以“年度工作目標”為主線,淡化市縣公司界限,工作同部署、管理同標準、過程同管控、結果同評價,推進市縣公司深度融合,創建市縣一盤棋的管理格局。
加強通用制度應用,夯實人力資源基礎工作管理。結合26項“國網人力資源通用制度”解讀結果,分層次向領導層、業務層、人資內部做好宣貫、對接、執行工作;同時通過網絡大學平臺一體宣貫通用制度,分專業開展通用制度調考工作,檢驗市縣公司通用制度掌握、應用情況,以考促學,做好制度宣貫、落實全過程管理工作。
以指標為抓手,以人才當量密度提升為突破口,優化指標管控流程,實現縣公司指標有效提升。人力資源同業對標全部為全口徑指標,明確責任,確保落實。建立考核機制,加強指標過程管控,以人才當量密度指標提升為突破口,通過定期召開人力資源同業對標分析會議,建立常態的人力資源同業對標通報制度,加強對縣公司同業對標的培訓和督察,實行同標準、同要求、同考核。
統一人才培養和開發工作流程,促進人才挖潛和隊伍建設。組織成立公司人才管理組織機構,負責公司人才培養開發和隊伍建設工作。
以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為平臺,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市縣公司人資管理全方位融合。以國網人力資源一級部署系統平臺為依托,發揮市公司專業優勢,加強人力資源組織、人事、薪酬、社保、培訓、時間、報表等業務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統一風險防控流程,市縣同步進行風險防控。結合近年來用工清查、人力資源專項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照開展風險排查治理。嚴把用工入口關,嚴格按照省公司下達的用工計劃(用工崗位、數量、人員類型)開展招聘工作,嚴格執行新進人員申報審批要求。規范勞動合同管理。遵照《勞動合同法》,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嚴格人員退出機制。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管理。
統一考核尺度,制定《合肥所屬縣公司年度業績考核細則》,實現市縣考評“一把尺”。
二、“一個平衡”“一個互補”方面重點工作
建立市縣公司定期會商機制以及內部專業對標機制,實現市縣公司的管理融合。一是根據工作需要,原則上每月召開市縣公司人力資源專業圓桌會議,對上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下階段工作目標和措施。對于階段性的重點工作不定期進行會商,統一思路、明確任務節點和責任分工,建立市縣公司“1對1”聯絡人負責制,促進縣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薄弱環節的有效改善和提升;二是按照人力資源專業分類,建立內部專業對標機制,緊密結合工作任務清單,指標考核細則以及各專業市縣一體化工作方案等內容,在縣公司人力資源各專業進行內部對標,并在專業會議上進行通報和點評。
聯合作業,集約高效,實現市縣公司業務融合。以人才評價、檔案審核管理為切入點,針對不同的業務特點,通過組建聯合作業工作組,發揮比較優勢,采取巡回作業等形式,逐步探索推廣人力資源更多業務的集中開展。
建立交流平臺,推行互評互查,實現市縣公司專業均衡發展。一是以1~2月為一期,組織縣公司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分批到市公司跟崗學習,提升人資專業人員素質。市公司進行現場專業輔導,開展業務知識學習、專業管理培訓;二是推行縣公司之間的互評互查、橫向交流、取長補短,交流分享典型經驗,加強信息互通和資料共享,營造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成效
通過近一年融合,隨著市縣一體化工作逐步推進,地市公司與縣公司之間形成了縱向貫通和橫向聯合為建設基礎,強化市縣工作同部署、管理同標準、過程同管控、結果同評價,創建了市縣一盤棋的管理格局。1.0639,全省人才當量密度位居第一名;在ERP評價指標中,人力資源指標薪酬發放及時率、人事信息完整率均為100%,全省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