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俊
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西方已較為流行且推廣的教育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以情景模擬導向、項目合作導向、角色扮演導向等為具體教學方式,與“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恰好契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啟示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應以學生為主體、推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以活動為中介、推進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的互動提升,以興趣為切入、推進課堂教學與行動教學的互動優化,情景模擬教學場景、項目小組合作規劃、角色扮演課本劇型則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具體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應用。
關鍵詞 技術院校 語文教學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法 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西方已較為流行且推廣的教育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以情景模擬導向、項目合作導向、角色扮演導向等為具體教學方式,與“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恰好契合。正確認知行動導向教學法并推進其在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是開發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的新路徑的重要探討。依據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先進理念與職業教育特點,得出以學生為主體、推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以活動為中介、推進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的互動提升,以興趣為切入、推進課堂教學與行動教學的互動優化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啟示,情景模擬教學場景、項目小組合作規劃、角色扮演課本劇型則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具體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應用。
1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現代認知
行為導向教學又稱實踐導向教學或行為導向教學,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8年提出來的一種新型職業教學理論。行為導向教學是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行為導向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與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構成的。具體而言,情景模擬導向、項目合作導向、角色扮演導向等教學方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具體呈現。
1.1情景模擬導向
情景模擬導向即以人為創造某種與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作為實踐教學場所或組織形式的教學方法。情景模擬的創設使學生在人造的情境或實訓的基地的模擬實踐中學習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在一種換位的情境體驗中切實產生相應的體驗,進而達到共鳴,形成關鍵能力。
1.2項目合作導向
項目合作導向主要指通過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來提高職業認知水平的方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指的是以完成一項具體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學生通過一個個相對完整獨立的項目實施過程,學習和掌握每一環節的基本知識,并逐步培養出實施該項目所需的各種關鍵能力。項目教學強調的是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以及熟練運用專業知識技能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1.3角色扮演導向
角色扮演導向主要指通過對某個社會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來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扎根于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力圖幫助作為個人的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了解和熟悉所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群體,并形成處理類似問題的恰當的、合理的經驗與方法,強化相關職業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2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中啟示
技術院校相對重視能力發展的特質使語文教學長期處于進退兩難甚或邊緣化的尷尬境地,面對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與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問題,行動導向教學法對化解語文教學的困境有一定的啟示與意義。具體而言,以學生為主體、推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以活動為中介、推進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的互動提升,以興趣為切入、推進課堂教學與行動教學的互動優化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啟示。
2.1以學生為主體,推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
行為導向教學立足于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倡導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在互相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使實際問題最終獲得解決。行為導向教學要求學生參與收集信息、制訂計劃、選擇方案、實施目標、反饋信息到成果評價的全過程,讓學生既了解總體,又清楚每一個具體環節的運作,并從中得到關鍵能力的提高。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咨詢者和參與伙伴,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行動導向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善于挖掘學生的主動參與,要求改變傳統教師中心、學生客體的主客體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教學主張推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互動教學。
2.2以活動為中介,推進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的互動提升
職業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現代化生產的各種職業技能和技巧,并將其應用于現實工作的實踐能力。行為導向教學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強調職業教育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職業能力發展轉變,強調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而不是知識的簡單疊加。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的實施都要既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也要注重社會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職業道德與情感等諸多非專業能力的培養,以達到“知行合一”的最高職業教育境界。
2.3以興趣為切入,推進課堂教學與行動教學的互動優化
行為導向教學要求教師以職業能力為本,突破學科體系的限制,在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以職業行為活動為依據,綜合各學科的知識點和技能,形成師生雙向互動的開放式社會化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以能力(知識、技能和相應經驗)培養為目標,以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或角色表演等為載體,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通過多種不定型的實踐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心、手、腦并用,教、學、做結合,身體力行地獲取知識與技能,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形成。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用
結合行動導向教學對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提出情景模擬教學場景、項目小組合作規劃、角色扮演課本劇型則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具體在技術院校語文教學實踐應用。
3.1情景模擬教學場景
情景模擬教學場景主要是依據教學內容的具體呈現設計不同的模擬教學場景,使學生能夠真正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內容與教學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視感與觀感,并提升對課程的興趣度及參與度。其講授撰寫求職信、用人合同等內容時,可以設計招聘、應聘、求職等場景,在鮮活的人才招聘會設計中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實用文本寫作的意義與價值,并在一個個模擬情境的體驗中掌握相應實用文本的寫作技能與寫作特色,推進知識的提升與技術的提升有機結合。
3.2項目小組合作規劃
項目小組合作規范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制訂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分組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促進個性的發展乃至集體主義觀念的生成,學會在合作中競爭的本領,養成在競爭中合作的良好品德。項目教學的實施可以是同一專業內的單一合作,也可以是不同專業之間的多元合作。如同一專業內的單一合作可以通過共同報刊等項目活動形式,分工合作有機配合,并學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也提升對報刊編寫等方面的實用技能。不同專業之間的多元合作如通過設計一個調查報告的撰寫與提升的活動,促發不同專業之間的相互配合與聯系,進而掌握調查的方法與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
3.3角色扮演課本劇型
角色扮演課本劇型主要是通過對課本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加深對“角色”的認知與理解,在對“角色”的模仿與表演中體會“角色”的情境與情感,進而達到透過“角色”理解課本核心知識的目的。具體來說,如在講授一些故事類文本教學時,可通過分角色表演,讓學生真情實感投入角色情境中,進而加強對文本整體結構、人物關系、主題思想等層面的認識與提升,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具體的思維能力提升培育。
參考文獻
[1] 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 趙志群.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3] 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4] 劉彥.中職語文(“以就業為導向”的實驗教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