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問題導向學習作為一種探究性的學習形態,能有效改變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本文在闡釋問題導向論及問題導向學習活動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基于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問題導向 高中 信息技術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90-02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優化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優化應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升學生學習活動針對性與目的性,強化學生學習體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升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實效性。
一、問題導向論及問題導向學習活動設計原則
(一)問題導向論概述
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本方向,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問題”為知識載體,以“問題探究”為主要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為根本目的?!八刭|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把芯啃詫W習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著眼于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知識了解與內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導向學習活動設計原則
1.學為中心
一切教學設計必須要堅持“學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教學要服務于學生,學生是信息技術教學受眾,離開學生主體的一切教學活動設計都是低效或無效的;教學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習”中心,學習是學生信息技術素質提升的手段,只有緊扣學習展開教學設計,才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2.體驗為主
體驗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體驗獲得的知識更扎實。因此,問題導向活動設計要堅持“體驗為主”原則。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例如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項目等,激發學生體驗愿望,提升信息技術課堂中師生、生生互動頻率。
3.目標導向
學習活動要有效、有序,必須要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這就要求問題導向學習活動設計要遵循“目標導向”原則。無論是“問題”設計,還是師生的教與學活動設計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的學習活動設計才是有效的。
二、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
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包括活動前期設計、活動實施設計與活動評價設計,下面以“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這節課為例,簡述問題導向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
(一)活動前期設計
活動前期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設計、問題設計、課堂預設等。
1.目標設計
目標設計既要深入解讀信息技術大綱目標要求,又要解讀教材,準確把握“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本節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二章 第一節內容,是本書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起著奠基作用。綜合上述因素,本課三維目標預設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對獲取信息進行加工、存儲等方法,養成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探究等,共同體驗信息獲取的過程、經歷、經驗,靈活掌握信息獲取各個環節并熟練應用于日常生活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用問題探究的親歷,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獲取信息內容,并引導學生認識到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問題設計
問題設計要緊緊圍繞本課教學目標與重難點,使問題成為知識的有效載體,有助于本課教學重點與難點突破。本課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為:靈活掌握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并熟練地應用于日常生活學習中。
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情。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大多數學生家里有電腦,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本功能操作基礎。加上本書第一章已經做了知識鋪墊,問題導向的學習活動具有可操作性。
綜合上述因素,本課問題的主題預設為:以日常生活中某一信息獲取需求,演示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并提出信息獲取過程中的注意點。問題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將信息獲取環節放在日常生活學習情境中,強化學生能力培養。
3.課堂預設
為了確保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與有序性,教師還要進行課堂預設。主要包括程序預設、自然生成預設等。
程序預設是指教師對課堂結構形成一個大致構想,包括課前預學,課堂活動環節、次序、自然生成等。預學環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學,養成預學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靶畔@取的一般過程”這節課預學主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教材或者互聯網,獲取信息,為課堂“問題”解決奠定基礎;課堂活動環節與次序設計關系到課堂的有序進行,主要包括問題提出、問題學習、小結反思等;自然生成預設,主要是教師要在課前對課堂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意外”進行預設與假想,不至于面對課堂的自然生成束手無策。
(二)活動實施設計
活動實施是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的關鍵,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具體來說,活動設計主要包括問題提出、問題學習、總結拓展等。
1.問題提出
問題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中,問題是支點,問題提出是前奏。教師如果能夠優化問題導入設計,抓住問題提出的時機,往往能夠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缎畔@取的一般過程》這節課問題的提出,主要采用問題情境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問題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時,先播放一段信息在生活中大量運用以及產生強大作用力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獲取信息為我所用的興趣。
在學生興趣濃厚之際,教師提出問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是寶貴的財富。相信學生都有挖掘信息財富的愿望,那么各學習小組,能不能以日常生活中某一信息獲取需求實際,演示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并提出信息獲取過程中的注意點?學生在問題情境作用下,各學習小組帶著問題展開自主學習活動。
2.問題學習
問題學習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關鍵,問題學習過程中要突出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加強課堂巡視,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問題學習情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先選取生活或學習中信息需求情境,并根據情境探索信息獲取環節。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各小組選取一名代表展示。展示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解說,一邊展示,達到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組代表展示過程中,允許小組其他成員提示與補充,提升學生參與度。有疑惑的,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與釋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
3.總結與拓展
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明確信息獲取的具體環節:定位信息需求、選擇信息來源、確定信息獲取方法、評價信息等。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例如提出這樣的實踐學習:國慶長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機會外出旅游。請根據自己的興趣,完成一個5到7天的“國慶外出旅行計劃”設計,做出詳盡計劃,包括整條線路的時間、地點、住宿、花費,并說明設計理由及旅游將達到的效果。通過具體的實踐,全面提升學生靈活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活動評價設計
活動總結評價包括教師與學生兩個層面,既要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又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
教師評價應該是多元的,重點應檢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有沒有堅持問題導向,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堂互動是否充分,教學程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評價重點在于檢視學生參與問題學習的自覺意識強不強,有沒有發揮學習主動性,在小組學習能不能主動與人合作,信息技術素質有沒有得到有效發展等,突出“問題導向”課堂模式下評價特色。
總之,堅持“問題導向”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積極推動作用。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加強實踐探索,不斷優化問題設計,充分發揮問題載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問題學習,增強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甲浩,葉文.素質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高效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2]陳治,吳作樣.論研究性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3)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