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瑜+覃棟明
【摘 要】對水產動物疾病課程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的編寫進行探討,認為生產實例與教學案例應有一定區別,教學案例有真實性、典型性、情境性、啟發性和答案多元性等特點;教學案例內容應該包括題目、引言、正文和問題四部分。編寫教學案例時要熟悉案例材料,案例的難度要適中。
【關鍵詞】水產動物疾病課程 案例教學法 編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102-02
案例教學法已在許多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筆者在中職水產養殖專業水產動物疾病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其目的是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把理論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點,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關鍵是編寫案例,沒有案例,案例教學法無從談起。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案例教學法,筆者對案例的編寫進行了探討。
一、生產實例與教學案例的區別
在文獻和生產中,有許多水產動物疾病的實例,但這些實例往往從生產的角度出發描述事件的過程,應用于教學作為教學案例有一定距離,需要從教學的角度進行整理和編寫,也就是說生產實例和教學案例有較大的區別。
生產實例是編寫教學應用案例的基礎,是生產實踐中發生的真實事件的記述,強調對事件進行一種全方位的、有條理的敘述,其目的是通過對發生的生產事件進行敘述,為其他生產者提供實踐經驗和學習的模板。側重于生產過程和研究探索過程的記述。
教學的案例適用于教學,來源于生產案例,但又有別于生產案例,是為了教學目的,從教學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進行編寫的,內容簡潔,包含需要解決的問題,容易引起討論,通過討論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如下特點:
1.真實性。教學案例反映的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和真實的數據,是事件的真實再現,而不是編撰出來的,是生產實例的反映,可以從文獻資料中收集,也可以來源于教師生產實踐。如某養殖場發生的魚病案例,或者學校實訓基地正在發生的魚病,學生可以親眼所見到的案例,效果更好。
2.典型性。案例應當具有相對完整的地點、情節,反映出某一類水產動物疾病的基本共性,有較強的研討價值,以有助于學生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到相關知識。因此,作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夠在對這一事件的分析、解決中能說明、詮釋類似事件,給學生有較大的借鑒作用。
3.情境性。教學案例應當有一個特定的情境,需要交代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細節等。這些對情境的描述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信息,是學生理解案例的重要條件。
4.啟發性。教學案例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對學習知識和技能具有啟發和引導作用,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案例的學習和討論,掌握知識和技能。如魚類小瓜蟲防治的案例,就能通過實際小瓜蟲防治過程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地通過查找資料,現場觀察和操作,掌握小瓜蟲的形態特征、疾病流行特點和防治方法,以及用藥安全等知識和技能。
5.答案的多元性。水產動物疾病課程的教學案例答案應該是多元的,才能激勵學生尋求答案,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發生在筆者所在學校實訓基地的泥鰍錨頭蚤病,治療方法是多樣的,可用阿維菌素、高錳酸鉀、敵百蟲、苦楝樹葉等進行防治,這個案例吸引學生開展各種用藥試驗,對該病例防治進行探索,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達到了課程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案例的基本要求
1.包含一個核心難題。教學案例應根據教學內容要求,選擇一個核心難題,使討論圍繞其進行。
2.說明一個教學內容和理論。教學案例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能通過案例,使學生能掌握一個教學內容或理論。
3.有足夠的信息。應該有足夠深入分析的信息,便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羅非魚氨中毒案例,除了提供病魚癥狀的信息外,還應該有水質檢測的信息。
4.有結論。某種水產動物疾病教學案例學生從參與者的角度通過實驗探索、分析和思考后,應該可以總結出診斷的方法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三、教學案例的主要內容
水產動物疾病的教學案例一般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1.案例的題目:充分顯示教學案例反映的主要病種。
2.案例的引言:介紹疾病案例所處的環境或發生疾病的原因,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3.案例的正文:疾病案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疾病癥狀和病情發展過程,以及防治措施及效果。
4.討論的問題:提出供學生討論的問題。
案例一:羅非魚氨氮中毒的案例
引言:魚類氨氮中毒是由于水質惡化引起的疾病,水中殘餌和淤泥過多,氨氮含量過高,引起魚類大量死亡。
正文:廣西南寧市一魚養殖魚塘,面積約40畝,水深平均2.7m,放養7萬尾羅非魚,沒有水源,養殖用水靠雨水。2009年8月10日以來幾天,該塘口的羅非魚出現食欲不振、游動無力并伴有零星死亡現象,但體表并沒有明顯癥狀,到8月16日魚病情加重,死亡量增加,全塘幾乎不攝食。池塘水發黑,有臭味,pH8.5,氨氮嚴重超標。檢查病魚,體表發白,且有較多出血小點,鰓絲發紅、充血,尾鰭等發紅,體表粘液較多,腸壁充血,腸道內無食物,有黃色粘液,其余組織基本正常。顯微鏡檢查鰓絲、鰭和腸道粘液,均沒發現寄生蟲。診斷:水質惡化,氨氮超標,氨氮中毒。
養殖戶采取的治療措施有:(1)停止投喂;(2)降低水體pH;(3)潑灑增氧劑;(4)潑灑底質改良劑。
問題:(1)為什么診斷為氨氮中毒?(2)什么情況下會發生氨氮中毒?(3)養殖戶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為什么?除此以外還有什么防治預防氨氮中毒的措施?
案例二:泥鰍錨頭溞病的防治
引言:錨頭溞是魚類常見的寄生蟲,寄生于魚類的體表,吸收魚類的營養,容易引起繼發性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魚類的大量死亡。
正文:本校實訓基地2號塘面積1.5畝,水深1米,主養泥鰍,放養了10萬尾泥鰍苗。2016年6月3日發現感染了錨頭溞,大多數魚類體表寄生錨頭溞,魚體消瘦,不攝食。
問題:(1)錨頭溞的形態如何?病魚有何癥狀?(2)應該用哪些藥物進行藥敏試驗?如何進行藥敏試驗?(3)錨頭溞病有何流行特點?(4)如何防治錨頭溞病?
四、編寫教學案例的注意事項
1.教師要熟悉案例材料。教師對案例越熟悉,對案例的理論背景及材料分析得越透徹,越能夠駕馭課堂,引導學生的發言和討論。因此,教師將案例交給學生之前,必須事先將案例精髓吃透,剖析深刻,把握案例的關鍵。
2.案例難度要適中。教師要預料學生對案例做出的反應,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從案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能否形成討論。因此,選擇的案例難度要適當,案例太簡單,答案簡單明了,難以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太難,超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技能水平,就會使學生不知所措,無從思考分析,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失去學習興趣。
3.在撰寫案例時要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就事論事,要運用所學的知識緊扣案例,進行科學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答案。技能型的案例應引導學生進行實地操作和探索研究,要留較多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觀察和試驗,如錨頭溞病防治案例,只介紹魚塘的基本情況和發生疾病的種類,讓學生帶著問題,如錨頭溞的形態特征、病癥、流行特點和用藥試驗等進行探索的討論分析,最后得出學生自己的結論。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通過實訓掌握知識和技能,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