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華
摘 要:閱讀能力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效的閱讀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良好的閱讀能力已經是必須要具備的基本學習能力之一。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對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階梯式的課外閱讀方式,對學生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有非常好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反饋,努力把探索階梯式的課外閱讀模式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關鍵詞: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實施途徑
初中語文的階梯式課外閱讀模式的開展,是需要把初中語文的閱讀情況制訂一個良好的計劃,讓學生可以有步驟、分不同層次來進行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模式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也成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把閱讀目標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實踐
對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階梯式閱讀模式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可以明確閱讀目標,讓學生可以有指導性地進行閱讀。教師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選擇,找到那些可以對學生學習有指導性的、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閱讀內容。教師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符合他們的閱讀目標。如,可以為閱讀基礎較差的學生制定一些比較基礎性的閱讀內容,讓他們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已經養成閱讀習慣但是涉及的閱讀領域比較單一的學生,可以為他們設置有拓展性的閱讀內容,讓他們可以涉獵更多的閱讀領域;對于已經有非常好的閱讀習慣,且閱讀領域很廣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文章讓他們閱讀,為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設定閱讀目標,讓他們通過閱讀都能有所收獲。這要求教師要對閱讀內容有自己的見解,才能為學生做好推薦。例如,教師在初中時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讓他們對我國的文學有所了解,并且還能抓住其中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可以從故事中感受作者要傳遞出來的意境。例如,教師在推薦學生進行《水滸傳》的閱讀時,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要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為閱讀目標;對于中層閱讀基礎的學生,可以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之上,以一些著名人物的描寫篇章為例,讓學生對每一個重要人物進行性格、事件的解析;對于比較高層次閱讀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與其他閱讀內容進行結合,談談對古典文學的想法,進行更加深層次的了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文學內容的接受能力,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創造更多的機會。
二、關注學生思維差異進行階梯式閱讀指導
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運用階梯性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效果。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秉承一致性的原則,對多數學生都用相同的教學方式,這樣對學習能力稍差還有學習能力特別優秀的學生沒有特別大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需要兼顧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注重對閱讀思維的培養,保證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對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來說,都要打好基礎,并且在每一篇文章的閱讀過程中都要掌握文章的大體內容,對文章涉及的人物有獨到的見解,對文章的情感、故事發展路線都有著清晰的體會,這是閱讀的最基礎要求。
三、為不同階段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內容
語文課外閱讀也是對課內閱讀的延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業內容。教師要根據語文課本的內容給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延伸的分配,并且還要給他們布置閱讀任務,讓他們對課外閱讀有所啟發,同時,帶著問題閱讀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四、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判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
對閱讀內容的評判應該是課外閱讀的最后一個階段了,同樣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通過這個階段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并且從學生的評論中了解學生的思維情況,同樣也會出現學生的想法與作者的想法完全不同。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能直接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否定,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想法,之后讓他們找到文章對應點進行解釋,只是關注點不同,如果偏差特別大的話,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讓他們了解大致的思路,并且引導學生用相對科學的閱讀方式,對自己的分析能力也是一種提升。
總之,初中階梯式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文章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外閱讀的任務進行布置,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并且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吸收對學生有益的東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林英.提高語文課外閱讀效果之管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2]吳麗萍.誘導式課外閱讀活動的實踐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