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廣大教師要重視幼兒美術技能目標的培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感知、想象、創造等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活動;教學方式;幼兒;興趣
幼兒藝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創造性地表現美的教育,而其中美術活動更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充分地感知、表現、想象、創造,才會使幼兒充分地發展,創造來源于現實生活,但不是臨摹和完全的模仿,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充滿自信、會思考、有創意、勇于表達自己看法與感受的自然兒童,而不是一個又一個沒有自我,只會迎合老師、家長的乖孩子,為此就目前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如下反思與探索。
一、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挖掘隱性非技能性目標
教師在制訂美術教學活動計劃時,要認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潛在的非技能目標。美術活動的選材可謂范圍廣泛、形式多樣,如,故事畫、圖案畫、線描畫、刮畫,還有小制作、泥塑、撕紙、欣賞等,這其中就蘊含著諸多非美術技能性目標。如,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形式,就足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又如,寫生可以讓幼兒親近大自然,用畫筆去描繪美麗的景色,感受喜悅的心情;意愿畫、故事畫,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思維發展;紙工、泥工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美術欣賞可以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可見,幼兒的多種潛能都能通過美術活動得到很好開發。同時,要從知識技能、情緒情感、素質能力三方面去設計制訂每節課的美術活動目標,從而達到不忽視非技能性目標的目的。
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根本目的。教師要沖破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傳統美術教學價值觀的束縛,追求美術活動的素質教育功能,將目標鎖定在促進幼兒個性、創造力、成功感、繪畫興趣和習慣等有益于幼兒終身發展的價值觀上。美術活動不是依樣畫葫蘆,而應該體現智慧的亮點——創造力。要樹立創造力培養在前,技能訓練置后的觀念。幼兒美術活動應從“學著畫”逐步轉向“畫著學”。學著畫:指通過教師的教學,孩子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從而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作畫的教學。畫著學:指的是孩子在作畫、充分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發展他們的認知個性,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并學會尊重別人的教學。
要辯證地處理教和放的關系。孩子的潛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創造性地進行繪畫。指導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教師的指導并不意味著只為孩子出示范畫。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并不是忽視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但必須要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指導的方式,找準介入點。
三、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創造寬松心理環境的完成需求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發明家,他們總能激發出對他們來講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雖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來顯得幼稚、可笑、不合邏輯,但就他個人發展來說,這是非常可貴、重要和必須的。我們只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非主體,我們應尊重孩子間的能力差異,《綱要》中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們都知道,幼兒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在各領域的發展速度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必須理解并幫助他們以適合自己的速度向前發展。
四、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利用有趣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
教師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別的材料,調動孩子的興趣,充分引發幼兒全身心地自主參與,促進其充分、自主地與環境相互作用。了解孩子的需要,體會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夠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豐富感知經驗。豐富的感知經驗是進行藝術創造的前提,只有見多識廣,才能在綜合表象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和創造,才可能進行想象。我們要讓幼兒多看,多感受,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他們才能在創作時想別人之未想,畫別人所未畫,做別人之未做的。除了豐富生活經驗以外,還應讓孩子領略優秀作品的魅力。
總之,廣大教師要樹立小課堂大教育的觀念,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幼兒美術技能目標的培養,尤其要重視幼兒非美術技能目標的培養,要讓幼兒多種潛能在美術活動中得以很好的開發,從而進一步提升美術教育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玉霞.如何在美術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J].教師,2015(13).
[2]王春紅.如何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