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玲成
摘 要:自主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收獲知識,還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出小學英語培養學生自學習能力的策略,以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習慣;能力
一、前言
從20世紀開始,自主學習就已經成為教育心理學家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這是作為一種學習能力而存在于學生身上的,自主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收益良多,還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教學條件與教學環境的限制,往往導致學生喪失了這種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課堂上,學生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地位,漸漸地不敢提問,有話也不敢說出來,課堂教學中變得毫無生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變弱,只能盲目聽從教師的指導。從根本上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自主學習的意義
對于自主學習,國外已經有很多學者得出了相關結論。從行為學上看,自主學習由自我監督、自我指導和自我強化組成;而從認知角度上來看,自主學習就是監督控制學習,是學習者依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行策略的規劃與調整。自主學習要求學習者進行自我規劃,定位自己學習的目標,如何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從根本上來說,提出的兩種觀點的本質都是要學習者自己積極參與學習,學習的方法和計劃需要自己設定,從而培養學習的敏銳力以及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目標的設置,學習策略的運用,還有自我監督能力的培養,以及確定正確的學習動機,養成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1.培養學生目標的設置
學習目標越明確,學習起來就會有一個方向來進行學習活動。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將自己的目標強加到學生身上,應該讓學生自我選擇,自行設置目標。當然教師教學計劃的設定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需求來安排,只有師生達成了共識,建立起了相同的目標,才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探索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之后的課程又可以提出第一次課的問題,讓學生溫故知新。采用誘導的方式來進行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我監控能力
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不斷養成的,從意識形態到自然習慣,從局部到整體監控的一個發展過程。同時,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為學生出謀劃策,讓學生自己將問題提出來,教師然后進行引導解決。
4.在英語學習中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這里所說的反省不是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思考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然后進行自我評價。在不斷地自我評價中,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或者困境。
5.培養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的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
由于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都是相對淺顯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外去學習,去拓展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6.家長的配合
教育不能只是依靠學校來進行,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在小學階段,英語作為一門輔助科目而存在,相比較于語文、數學的學習沒有那么細致。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家長溝通,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課堂表現。也要建議家長不要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施加壓力,或者報很多的培訓班,這樣只會讓學生的壓力變大,學習興趣也會減弱。
四、總結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其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使學習時刻在生活中存在,不斷地在思考中獲取新的知識力量。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配合,才能實現教學目的。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學生英語,而教學生如何去學習英語,并且不斷地自主學習,將自主學習的意識融入學習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時刻鼓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當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了積極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時候,這樣就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論是從教育的實施,還是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對學生都是重要的,也是目前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陸鳳.多元化情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創設與應用[J].英語教師,2015(24).
[2]張虹.回歸生活:小學英語情境創設的真實性探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3]謝丹,鄧天衛.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語言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4).
[4]施嫻靖.基于立體化教材的英語自主性學習模式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