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
面對離異型單親家庭,班主任要注意家長的兩種傾向:一種是過于溺愛而嚴管學生;一種是因撒手不管而放棄學生。這兩種情況都很危險。
一天放學,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能不回家嗎?”我問:“為什么?”他說:“我討厭我媽媽,整天看著我像犯人似的,還偷看我日記。”這位學生的家長就屬于第一種情況,因為離婚總感覺虧欠孩子,所以在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對孩子管得特別緊,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
我勸學生回家后,和他母親取得了聯系。他母親聽了之后很是詫異,“怎么會這樣呢?我對他好還不接受!”“恕我直言,現在你是補償心理作怪,有些矯枉過正。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從你的敘述中感覺你是忽左忽右,忽高忽下,過山車一樣。不知我說的你能否接受?”“沒事,你說吧,劉老師。”“那我就直說了,離婚之前你的世界里只有孩子的爸爸,從沒有孩子,所以你倆整天爭吵,從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甚至有的時候當著孩子面就打架;但離婚后,你的世界里又只有孩子,沒有別人,管孩子緊得讓孩子感覺窒息一樣。你能不能中和一下,在當初兩人的世界里眼里也有孩子,而現在單人的世界里眼里別只剩下孩子。”我說完之后,電話那頭沉默了。“對不起,我可能說嚴重了。”“沒事,劉老師,謝謝你。”我們就這樣結束了談話。后來這位學生家長沒大和我聯系,電話也少了,我認為可能是我之前的那些話傷了她吧。
后來,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她的電話,“劉老師,我要請你吃喜糖!”我很驚訝:“什么喜糖,誰的?”“我的呀!”“怎么你又結婚了,這么快!孩子怎么辦?”“劉老師你誤會了,我不是和別人結婚,而是和孩子的爸爸復婚了!”家長說,上次通話之后,她把我的話認真地想了想,也將我的話和孩子的父親說了一遍,他們兩個都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兩個人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問題。就這樣一年后他們決定復婚了,在電話里她不住地向我道謝。
第二天,當我在校園里看見那位學生的時候,感覺他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離異型家庭單身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單身母親。有一次放學,一位學生家長打來電話,很為難地說因為要加班不能按時接孩子,能不能幫忙讓孩子在學校多待一會,下班后立馬過來。我說沒問題。放學后,我把孩子留在辦公室做作業,送完學生后,在辦公室和他一邊聊天一邊批改作業。作業批改完了,他母親打電話說,“到學校了”。在校門口,他母親不住地道歉和致謝。我說:“沒什么,我也借這段時間完成了一些工作。”
我們班主任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面對家長的“小請求”,幫忙其實就是幫我們自己,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家長的幫忙和配合。在成立家長委員會的時候,這位家長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開始沒有幾個家長上心,后來經過她在家長群的發動才使這項工作進行下去。
[反思]
老師不僅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候要有愛心,與家長相處的時候也應有愛心。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我們考慮了家長的處境,家長也能理解老師的用心,最終讓家校聯動的根基更加堅實。
與離異型家長溝通需要細心,要求我們既能在家長的話語眉眼間發現家長的變化,也能通過學生的表現推測家長的心理訴求,防止因家庭的變故讓家長、學生走向極端。老師與家長“走心”溝通,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商河文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