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
摘要:通過分析日用陶瓷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學與市場脫節是日用陶瓷設計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使教學與市場、創新與實用、藝術與市場并存是在教學中應當思索的問題。本文根據現存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教學與市場結合的改革措施,希望通過教學改革,達到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日用陶瓷設計;教學改革;市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85-01
隨著陶瓷設計的不斷發展,引起了國內教育業的關注,各大院校紛紛開設了陶瓷設計課程,基本解決了生產第一線設計人才的供應需求。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是教學與市場脫節,學生在課堂里很少有機會了解社會、了解市場,了解人們對陶瓷的需求,這導致了日用陶瓷課目的沒有真正得到明確,課程結束后往往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其次學生也處在較盲目的創作狀態,盲目的參加一些不必要的展覽,最后生產出沒有價值的產品或者說完全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這最終會導致學生信心不足,更導致了學生走向社會后不能適應設計實踐的需求。針對此類現象,我們應該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一些教學實踐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學生市場意識的培養
(一)鼓勵學生走出工作室,走進市場。
在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往往側重于學生的造型能力、創新意識及工藝技術的傳授,從而忽略了市場意識的培養。設計不同于繪畫,專注個性的傳達,設計則需要具備良好的造型能力和創意,還要懂得工藝,更要了解市場。如果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不了解陶瓷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了解當下消費者的需求等,而盲目的進行設計制作,最終將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開設市場調研課程,或者在陶瓷設計課程之前要求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安排學生到一些城市、商場、品牌店當中進行考察,了解現代都市生活用品市場,了解現代室內設計的動態,了解現代人們生活的審美取向。學生只有走進市場才能了解市場和把握市場,才能從市場中發現新的問題,才能使自己的設計作品服務于市場。
(二)要求學生走進產區、走進企業。
走進產區和企業的目的是走進生產現場去看一看,安排學生到陶瓷生產產區中去調查市場現有的日用陶瓷的行情,了解目前日用陶瓷的生產動態,了解日用陶瓷在市場中的價格。通過走進生產線的調查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及社會責任感,了解什么樣的設計能投入生產,給企業帶來利潤,并得到市場的青睞,什么樣的價格能為市場所接受,什么樣的作品能主導陶瓷產品市場的潮流。
(三)加強學校與市場的聯系。
首先可以采取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學校按企業所需設置專業方向,并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這種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和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提早的接觸市場、了解市場所需,明確其學習目的;其次學校可以創造自己的陶瓷品牌,使學生能夠自主的認識當下陶瓷市場所需。陶瓷設計的健康發展源于社會和市場的支持,社會認知度越高,其生命力越強,離開了當下生活,日用陶瓷課程也將毫無意義。
二、注重日用陶瓷設計審美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張守智先生提出:設計的標準就是要把好的作品、好的工藝、好的材料、融入人們的時代生活。設計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質量,即要實用,又要遵循這個時代人的生活方式,其色彩、質地、藝術風格也要遵從這個時代人的審美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加大個性化創作,而忽視與市場和生活實用價值的聯系,則會導致設計的針對性不強,容易夸大個性的表達,忽視審美與實用的合理性。物得其用,如何實現創作個性與器物適用性的平衡是設計過程中常常思考的問題。嘗試將器皿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與美的合理性進行協調,才能真正體現作品的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創作出實用與審美統一的作品,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三、站在引領市場的高度,注重人性化設計的培養
設計應以人為本。陶瓷設計不是跟著市場的風向跑,而是引導生活、引導消費。國內設計創業的定位很重要,很多設計定位投市場所好,設計浮于形式,產品周期短,隨著人們對設計的認識和審美層次的提高,這種狹窄的視點必須面對轉型的局面。學生應該把設計提升到一個高度來引領生活,而不是遷就市場和商家做出的浮于形式的設計。凡接觸過日本陶瓷設計的人,無一不對日本生活陶瓷無微不至的設計理念感動不已,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宗旨,這些設計的著眼點在于讓社會上更多人感到世界的溫暖、人類的愛心和人與物的和諧親近。在日用陶瓷設計的教學中,我們應提倡人性化設計的觀念,讓學生用心去關注人、關注人性,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人性化設計的作品去打動人,使當今日用陶瓷在市場中擁有更多的觀眾。
四、提高制作工藝水平
工藝是陶瓷藝術創作或陶瓷藝術設計的基礎,一件好的陶瓷作品應該是集審美、實用與工藝為一體的。因此在日用陶瓷的設計中,除了要有市場意識,更要有精湛的工藝技術做基礎,才能被市場容納。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之間的連續性不強,學生在課程里很難完成日用陶瓷對制作工藝的要求。學生總是很倉促的完成制作,結果燒制出的作品往往出現較多問題,從而很難進入市場。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在課程設置上就要做出改革:首先可以將陶瓷設計相關的課程變成系列的循環課程,從造型設計、裝飾設計、燒制到包裝設計有序的排列,使前面的課程為后面的課程做鋪墊和積累,每一個環節都能認真扎實的完成。其次實行工作室制:工作室制能很好的解決陶瓷制作的周期性和連續性問題,并能很好的為工藝積累經驗。
日用陶瓷設計是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它即包含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也承載著現代人對生活意趣的追求。在我國,由于一些問題的存在,對好的陶瓷設計的推廣和運用還是遠遠不夠。學校是培養日用陶瓷創作型人才的搖籃,推動日用陶瓷設計課教學與市場結合勢在必行,通過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樹立學生就業的自信心。只有培養優秀的人才才能為日用陶瓷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才能讓他們在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使日用陶瓷得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守智《新中國日用陶瓷設計的開拓者》,原載于《陶瓷科學與藝術》,2013年10月.
[2]楊永善著《說陶論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