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爾·佧恩木汗
【摘 要】城市建筑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科技先進、經濟繁榮、環境良好、居住舒適的生活環境。基于此,規劃的主題在符合政治、經濟條件的同時,還應與生態環境、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相融合,如此才能實現城市建筑規劃向科學化發展的轉變。
【關鍵詞】城市建筑;建筑規劃;當前現狀;優化措施;注意要點
城市建筑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科技先進、經濟繁榮、環境良好、居住舒適的生活環境。基于此,規劃的主題在符合政治、經濟條件的同時,還應與生態環境、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相融合,如此才能實現城市建筑規劃向科學化發展的轉變。
1.城市建筑規劃現狀
1.1 城市建筑規劃缺乏前瞻性
現階段,交通擁擠已成為各大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不僅與我國機動車數量成倍增長有關,也與城市建筑規劃缺乏前瞻性密切相聯。另外,由于以往建筑規劃中沒有為城市日后的發展改造留有余地,致使當前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以老城區的拆遷和破壞為代價。
1.2 城市建筑規劃隨意性較強
在城市建設中,首先要考慮的是規劃問題。規劃好比城市建設的紀律,對城市建設起到主導作用,所有處于城市中的建設項目,都應該處于城市規劃的管控范圍中。但實際情況卻是城市建設存在較多的不穩定因素,導致城市規劃時常被篡改,具體表現如下:一是地方政府機構領導調動,二是個別人員擅自操控和篡改原定規劃設計。
1.3 效仿嫁接居多,導致本土文化缺失
歷史環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典型人物和文化古跡, 從而形成了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因此在當前及以后的城市建筑規劃中,應著重表現當地風土民情、地緣地貌,將歷史特色作為城市建筑規劃的首要考慮因素。可是,在當前城市建筑規劃中,模仿嫁接、復制原貌屢禁不改,城市建筑規劃設計的大勢趨于同化,千篇一律的現象十分嚴重。以往風情各異、獨具特色的城市面貌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如出一轍、照貓畫虎的“現代化城市”,長此以往,城市格局將如印刷機般的復制再復制,從而丟失城市本土文化的魅力與靈魂。
1.4 對新城區規劃太過關注,對老城區的保護力度不足
在老城區,眾多的文化古跡是其中最直觀和最具有研究價值的亮點。但是在改造舊城建筑的過程中,很多古跡名勝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1.5 缺乏對人文環境建設的關注
不論如何規劃, 都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理念。如果城市建筑規劃脫離了“為大眾服務”這一基本思路,那么無論采用多么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投入多少龐大的資金,都會意義頓失。所以,必須將城市建筑規劃提升至人性化的思想高度,讓城市建筑規劃體現出對人文環境的關注。
2.對城市建筑規劃的優化措施
2.1 增強建筑規劃意識,奉行”規劃先行”的方針
建筑規劃工作是促進城市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從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來認真對待建筑規劃工作。把區域總體發展建筑規劃與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環保規劃等專項規劃融為一體,樹立全方位建筑規劃、全過程規劃意識,把宏觀建筑規劃與項目詳規、長遠規劃與短期規劃,建筑規劃監督與規劃執行很好地結合起來,把自然條件、交通、通訊等”硬件”與建筑規劃資源配置、組合等一系列動態“軟件”的使用結合起來,確保建筑規劃科學化執行有力。
2.2 城市建筑規劃要與城市環境相融合、相呼應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和堅實基礎。當前的城市建筑規劃建設,雖然體現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成效, 展示出了“舊貌換新顏”的城市形象, 但是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日益嚴峻的破壞。沒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 在城市建筑規劃中, 要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資源及條件, 使城市規劃與城市自身環境相呼應、 與城市內在秩序相結合、 與城市整體結構相契合, 從而構建科學、 健康、 宜居的城市格局。
2.3 切忌照搬硬套,應彰顯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是對本土文化的一種傳承, 理應得到人們的關注和保護。而如今城市建筑規劃已形成一種模仿嫁接的趨勢, 不論合理與否, 一味照搬照抄,使得一些原本極具本土特色的城市改變了原貌, 失去了競爭優勢。城市建筑規劃的盲目跟風,使得各個城市變得如出一轍, 失去了本土文化魅力, 也失去了競爭的先決條件, 使城市經濟的發展受到制約。因此, 在城市建筑規劃中, 要認真考察各個城市的本土文化, 重點凸顯城市的歷史、 地域、 文化、 政治及經濟特色, 避免因盲目跟風而造成城市本土特色的丟失。
2.4 新城區建設時要重視并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
古建筑是表現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也展現著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由此可見,古代建筑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和科考價值。有些古代建筑技術到現在早已失傳,一些歷史古跡一旦被毀,就不可能再恢復原貌,會留下很大的遺憾。因此,在開展城市建筑規劃時,一定要加強保護意識,將古建筑保護列入重要位置,重點保護承載歷史文化的建筑。在規劃實施中也要合理安排、利用古建筑遺跡,使其既能保留原貌還能更好地為建設規劃添磚加瓦。換而言之,城市建筑規劃過程中,務必將新城開發與古城保護放在同等地位來對待,絕對不能以犧牲歷史來建設新城為代價,否則城市建筑規劃必將成為一個模式。現代城市建設對古城不能僅僅停留在保護層面上,而且還要站在戰略的高度上,來規劃古城開發、建設、宣傳,這是提升現代城市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2.5 注重人文環境塑造,強化建筑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
對城市進行建筑規劃時,首先要滿足人民的意愿, 要將民生發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時刻牢記“一切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而服務”這一理念,致力于創建身心愉悅的居民生活環境,挖掘城市個性,展現城市的獨特魅力。其次,要使各項建筑規劃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不得相互矛盾。區域性建筑規劃要注意縱向與上下級規劃、橫向與相鄰省市規劃的銜接。
2.6 發現并挖掘建筑規劃行業的人才潛力
在城市建筑規劃領域,后備人才是根本,而人才狀的改善,需要不斷挖掘該行業的潛在人才,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這些人才常常處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地。因此,為了充發揮他們服務社會的潛在能力,政府需要為他們創造條件,爭取實現們的人生價值,使其最大限度地為城市建筑規劃行業添磚加瓦。
2.7 加快城市建筑規劃法制化進程,確保城市建筑規劃的整體性、嚴肅性
良好的法律法規是城市建筑規劃實施的基礎和底線,要認識到在法規作用下城市建筑規劃的整體性、嚴肅性,明確法規與城市建筑規劃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要真正發揮法律法規對城市建筑規劃的約束力,就要強化執法力度,加快執法進程,改進執法手段,使城市建筑規劃向著對人類有利的發向發展。
3.城市建筑規劃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3.1 城市建筑規劃過程中,應切實執行“區域整體化”理念
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將城鎮與鄉村相結合、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相協調。在進行城市建筑規劃時,將不同發展程度的區域進行合理的整合,使產業間的關聯度更加密切,從而促使系統更加高效的運行。
3.2 城市建筑規劃過程中,應堅持將“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執行
對小城鎮進行建筑規劃時,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可以有效避免生態能源效益與經濟發展的沖突。在城市建筑規劃領域,可持續發展理念可以更加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
4.結束語
總之,為了發展城市文明、宣傳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建筑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城市建筑規劃,展現城市特有的建設風格,同時對城市建筑進行合理規劃,有效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