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高等教育比較發達,但也存在如學費高、就業難、教育過度、學生不能按時畢業等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分析研究,本文總結了目前美國高等教育所存在的六大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01-01
眾所周知,美國高等教育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上海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中美國占了一半多,前10名中美國高校有8個,許多諾貝爾獎獲獎者也都畢業于美國高校,大量外國留學生涌向美國高校并從中獲益。表面上看,美國高等教育似乎有一個完美的系統,但實際上該系統存在大量缺陷,筆者總結為"美國高等教育6大難以忽視的真相"。
真相1:學費高昂
無論以哪種標準衡量,美國高等教育的學費都是高昂且不斷增長的。學費上漲速度超過了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是通貨膨脹率的兩倍,并根據通脹不斷調整。盡管一些人認為學費的增長速度已經隨著學生財政援助而有所減緩,然而從長遠來看,即使獲得資金援助后,大學成本作為一個整體對社會來說仍呈現出急劇增加的狀態,對一些學生來說也是如此(因為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得到資助)。今天投在高等教育上的資金已經超過了半世紀前約翰· 肯尼迪1962年就任總統時的3倍。許多人認為追求雜志的高排名使得美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強調支出更多資金基礎上的學術軍備競賽。
真相2:高等教育并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高等教育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這是一個高級政治家、大學校長都信奉的名言。根據這一觀點,投資高等教育就像投資公路、發電廠、軟件開發或其他生產性設備一樣,只有高投入才能得到高回報,認為這樣就能增加就業機會,推動收入的高速增長。不可否認,很多創新是由接受過復雜的科學技術教育的人所開拓的,但投資高等教育并不一定會促進經濟的發展。例如,馬薩諸塞州很少在它的州立大學投資,但該州卻有很高的經濟增長率。這是為什么?為建設一所大學,人們從一個有競爭力的市場和高效運行的私營部門中獲取資源,卻把這些資源投向無效領域,即受第三方(特別是政府)補貼的影響而使得市場力量減弱的領域。收益遞減規律也在發揮作用:教育的等級越高,創造的生產力越大,但在如今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經大量存在的社會中創造的生產力反而變小了。
真相3:獲得學位并不能保證成功
人們經常告誡高中生,不上大學他們就不會獲得成功。引用奧巴馬總統2009年7月的一次演講,"當我們已經把賭注放在教育的未來,我們就已經獲得成功,這就是為什么在我執政的一開始,就為我國教育設定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再次擁有世界上比例最高的大學畢業生。"大學文憑是一張通往舒適中產階級的門票,這種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但如今大學生的數量遠超過傳統上認為只有大學生才能勝任的高薪管理工作的數量。截至2008年,美國的應屆畢業生超過1700萬,美國勞工局發布聲明表示大學教育已經不再供不應求,例如一個酒吧想聘請服務員可能會收到15份申請,3份來自大學畢業生,即使沒有化學學位照樣可以做出瑪格麗特或長島冰茶,它只是限制了那些擁有大學及以上學位畢業生的能力。美國正在經歷文憑的通貨膨脹,越來越多的人上大學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工作機會,也許到2025年,你想成為門衛將需要擁有門衛專業的學士學位,如果要從事家居研究甚至需要擁有碩士學位。
真相4:大學生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享樂時間多
很多美國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努力學習。一個關于大學生如何利用時間的調查表明,大學生一年在校時間為30周,平均每周上課、做閱讀、寫論文或準備考試的時間不到30小時,這意味著他們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最多只有900小時。鑒于此,很多大學生在校學不到知識。理查德·阿魯姆(Richard Arum)和喬斯帕·洛科薩(Josipa Roksa)在他們權威出版的專著《學術漂泊》寫道:大學畢業生在校幾乎不能學到有用技能。美國成人讀寫能力調查教育部有證據表明,大學畢業生在讀寫能力方面呈現出令人擔憂的下降趨勢,部分原因在于學術標準的下降,1960年,平均成績介于 B- 和 C+之間,現在是在B和B+之間。同時,大學生在娛樂活動上花費時間日益增加,有研究表明,大學已經逐漸成為一個有著精致的生活設施鄉村俱樂部,存在過度享樂主義的同時也混合著學術研究,并且學生花費在兩者上的時間相當。
真相5:本科生往往被忽視
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往往能夠獲得更多資源,本科生的教學經常讓研究生或客座教授去做,因為學校對他們支付的薪酬相對較低。例如,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在藥學專業學生上投入的資金是本科大一新生的30倍。很多高薪教授只帶幾個研究生,而低薪教授卻做著大量的本科教學工作。大學負擔能力和生產力中心為福布斯雜志進行了一項650所高校本科教育的排名調查發現,私立文理學院在為學生提供他們想要的資源方面比研究型大學做得更好,因為這些學院沒有研究生課程費用,從而會把資源和關注度同等的分配給本科生,而研究型大學則沉迷于通過出版機構的支持來提高教師威信、獲得研究資助。但萬事皆有例外,有些教授就非常重視本科生,還有一些傳統的文理學院、社區學院和許多營利性學校因為沒有研究任務,往往也會重視本科生。
真相6:大多數學生不能按時畢業
人們認為,在美國讀完四年大學就能獲得學士學位,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在四年制高校中,最終能在這個時間跨度上獲得學位的人不到一半。更令人吃驚的是,超過40%的學生在6年后仍不能獲得學位,不同類型學校的畢業率也相差很大。一些學生考上了大學最后卻不能順利畢業,在這四年當中又積累了大量債務。私立學校的畢業率明顯高于公立學校,因為高學費對學生按時畢業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有趣的是,對于許多美國人來說,獲得學士學位需要5年,而在歐洲通常是在3年以內。在許多學科如人文科學領域,平均需要約8年才獲得博士學位,但在上世紀6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只需3年。
鑒于以上6大問題,美國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在奉行自由市場競爭的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機制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逐步降低政府的參與率,允許市場力量更加智能化的操作才能使美國高等教育更有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曹珊.美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改革路徑選擇[J].理論參考. 2014(08)
[2]商鈺祺.美國高等教育制度多樣化探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14(02)
作者簡介:
高佳平,女,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比較教育 中美教育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