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瑩
摘 ? 要:戲曲是我國一項傳統的藝術形式,在倡導傳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戲曲作為重點藝術和文化形式之一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事實上,戲曲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其中涉及舞臺、表演以及歌劇音樂等多項藝術,它具有陶冶人們情操、展現我國歷史文化、提升人們鑒賞能力等多項功能。而在戲曲的表演過程中,離不開件重要的樂器,即低音提琴,其在各項演出活動中的功能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低音提琴在戲曲樂隊的作用與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低音提琴;戲曲樂隊;作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J62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00-01
在戲曲樂隊當中,器樂擁有相對較為規律的表現,每一部戲曲在表演過程中,都會在開頭清晰的標出整個表現中的氣氛、速度等內容,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對樂器的應用必不可少。低音提琴是現階段戲曲樂隊演奏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樂器,它所呈現出的優美的旋律是其他樂器不可替代的,同時也是一個完整而完美的戲曲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本文在積極探討低音提琴在戲曲樂隊的作用與功能過程中,首先對右手運弓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研究,并對在即興伴奏中注重結合“密”與“稀”展開了探討。
一、右手運弓中的注意事項
較差的直觀性產生于右手運弓當中,對這一動作的察覺很難通過視覺來實現,多數動作都需要對肌肉、韌帶以及右背等進行應用。由于長音演奏具有強烈性,這一過程中,低音提琴很容易發出“大肚子”音,也就是重音在開弓中的體現。加大力度能夠促使重音效果增強,如果無法有效控制弓尖,將導致聲音減弱。事實上,應用物理學對低音提琴進行解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平衡杠桿原理是低音提琴運弓過程中的主要體現①。中間是支點位置,其兩側分別為阻點和力點,要想促使平衡狀態在運弓中產生,就必須保證琴弓、手腕以及手臂等位置能夠協調,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軸心位置為肩關節,它位于軸根同弓尖之間,拉開動作由大臂整體進行。這一過程中,起到協調平衡功能的是手指。要想有效判斷動作大小的正確性,應當觀察琴弦同弓子之間的角度,如果二者成90度直角,并始終在這一直線的基礎上實現來回運動,那么這一動作就是相對標準的。松肩沉氣是運弓前的主要動作,并對右手臂的重心部位進行體會。
在對以上運弓方法進行充分掌握的過程中,學習者在進行長弓訓練的過程中,應將一定的重力加之于弓尖同中弓的位置之間,而一定的下壓力可以增加于右手的無名指、中指以及拇指當中,從而還應當保證運弓中,均衡的力度可以在上半弓和下半弓之間②。
二、在即興伴奏中注重結合“密”與“稀”
在長時間演奏戲曲音樂的過程中,演奏者通常在各種工作環境下,會需要進行一定的即興伴奏處理,如果這一即興伴奏足夠精彩,不僅能夠提升節目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演奏者自身的專業技能、文化素養以及音樂內涵等充分體現出來。例如,在即興伴奏的過程中,如果低音提琴演奏者只是一味的以機械的方式來發音,那么就無法有效襯托主旋律,也無法給予受眾一種被感動的感覺,由此可見,低音提琴演奏者的創造力以及即興演奏的能力至關重要。
在實際的戲曲樂隊演奏中,低音提琴演奏者應對戲曲的內容以及旋律的發展方向進行清晰的掌握,并有針對性的調整自身的演奏方式,從而展現出或堅定、或飽滿、或穩健的情感。在大密度同主旋律同步進行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少數小短過門來實施,更重要的是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應始終明確自身的襯托地位,并應用合理的搭配來提升整個戲曲演奏的效果。
當戲曲演奏中,音樂段落相對緩慢,低音提琴在發揮伴奏功能的過程中,應當以“輕托”為主,伴奏應像湖中的水一樣,而主旋律就應當被作為鴨子,漂浮著湖中,這就要求低音提琴伴奏過程中,應呈現出托、平以及穩的效果,即擁有平穩的速度,不可以產生爭搶、提前的效果,更不可以延后;而平指的是在arco和pizz中,應堅持適度原則③。當好聽的旋律產生于演奏當中,是非常容易產生披露的環節,此時對伴奏者是否能夠科學的配合和聲至關重要;而托指的是獨奏、音樂唱腔等作為主旋律,在傳遞到受眾耳中的過程中,需要發揮低音提琴托的功能,將其向受眾的方向進行托送,體現一種保護主旋律的感覺,并給予受眾一種舒適感。
三、結論
綜上所述,同鋼琴和小提琴相比,大提琴的應用以及發展歷史并不長,然而,在應用大提琴進行演奏的過程中,其粗獷、深沉的音色,將給予人們一種含蓄而溫柔之感。因此,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喜愛低音提琴。而我國的戲曲樂隊當中,低音在管弦樂隊中的功能逐漸凸現出來,而這一過程中,也對低音提琴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要想在戲曲樂隊中將低音提琴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演奏者應充分掌握右手運弓的方法以及合理控制即興伴奏過程中的疏密程度。
注釋:
①聶雙.戲曲樂隊中的洋面孔——大提琴運用于戲曲樂隊的實踐所帶來的思考[J]. 樂器,2014(08):54-57.
②聶雙.中西合璧 獨辟蹊徑——中國戲曲學院低音拉弦樂器教學規律之探索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5(17):15-16.
③聶雙.大提琴作為中國民族低音樂器的抉擇與被抉擇——大提琴中國本土化實踐的思考[J].樂器,2014(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