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寬宏
摘 要:一堂好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某個知識點,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而更應該是一個創新的思維起點,一根創新神經的啟動。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興趣,并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新境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59-01
現象一:常常有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平時生活中的孩子,他們一個個生龍活虎,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但為什么有的孩子一到了學校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在課堂上常常打不起精神來。”
現象二:現在的教師教的很辛苦,學生學的很痛苦,但所取得的成績與所付出的辛勞不成正比,學生并未得到應有的發展;新課程理念實施過程中,出現有其形,無其神的現象——表面熱熱鬧鬧,實質效率不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內容枯燥、難懂,課后又是大題量、高難度的操作性、重復性的訓練。
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收效了多少?
“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所學知識與所用知識脫節,這種教學給教師、學生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精力和能力上的消耗。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追求新境界勢在必行。
一、分析問題
就數學本身來說,它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大量的、抽象的符號、公式、推理、及數學語言的嚴謹、客觀、科學的特性,使得數學給人有些生硬、枯燥,再加上高中數學在內容上有一定的深化,很多同學上高中后就很懼怕數學這門學科。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開動腦筋,可以通過精心創設教學情境,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
二、解決問題,優化課堂教學,追求新境界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贊可夫指出:“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總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那么這些解釋仍會落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把思維過程“融”于情境中,學生就會對教學活動產生直接、強烈的興趣。如何使數學課堂生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發展智利、培養能力。情境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片段1 在以前介紹函數概念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講授新課時,照本宣科地將知識程式化地交給學生,學生即使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換種方式,加入典故、趣事如用“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的這樣學生非常熟悉的故事來啟發學生理解函數概念呢?“牛魔王先變,它變的目的是千方百計想逃跑。于是牛魔王變成白鶴,孫悟空就變成丹鳳,牛魔王變成香獐,孫悟空就變成餓虎,……孫悟空會隨著牛魔王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牛魔王是‘自變量,而孫悟空則是牛魔王的‘函數。牛魔王的變化受自己本領的限制,這就好比自變量有自己的范圍,就是函數的定義域。孫悟空隨著牛魔王的變化而變化,也有自己的范圍限制,這就是函數的值域。這樣上下來,課堂氣氛會立刻活躍起來了,學生興趣盎然,不費力氣就能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印象也會非常深刻。當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后,他就會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片段2 在講“充要條件”一節時,如果采用這兩幅課件圖片,效果又會怎樣呢?第一幅圖片描述的是一個人用一把很長的刀殺一只小雞,學生能猜出是“殺殺雞焉用宰牛刀”。接下來引入:“我們用一把殺牛刀殺雞,殺得了,而且完全辦得到。但我們原本用一只小刀就可以殺一只雞,那么用‘宰牛刀殺‘雞是完全充分的,也就是說‘有它必行,沒它未必不行。針對這種情形,我們數學上稱之為充分條件”。第二幅圖片是一幅法國著名球星‘齊達內的人物肖像,引入:“一提起‘齊達內這個人物不由把我們的思維帶到了上屆‘世界杯上,法國足球隊慘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了‘齊達內。后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齊達內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齊達內是不能的,這說的是有他未必行,但沒他肯定不行,針對這種情況,數學上稱之為‘必要條件”。這樣,學生興趣提高了,理解自然了,認識水平提高了。
精心設計情境教學確實能夠促進教學過程,能變成一種不斷能引起學生極大興趣的,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活動。但創設情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復雜問題簡單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抽象問題生活化;使學習更容易。創設情境要找準切入點,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境的創設,情的激發要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設置問題的難度適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必要時,也可以開門見山。
2、打通知識脈絡,建立“開放”的知識庫
教師在進行教學中要打通知識間的脈絡,挖掘知識間的隱性聯系,使教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章節與章節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不再是一個個孤立點。
例1:已知實數 滿足 ,且 ,求 的范圍。
如果僅從代數的角度看,是屬于消元后可用判別式求范圍的問題;如果從解析幾何角度看,可以是利用圓心到含參數的直線方程的距離不大于園半徑來求范圍的問題;如果將已知條件從圓的參數方程看,可以是利用三角代換解決求范圍的問題。 從函數式的結構特征出發,利用化歸與轉化思想,或變更形式,或巧妙換元,或數形結合,獲構造向量。
總之,一堂好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某個知識點,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而更應該是一個創新的思維起點,一根創新神經的啟動。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興趣,并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教學中不應該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要體現知識發展的階段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要過早地將“概念符號化”,要延長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非正式定義”階段;教學中不追求“統一化”和“最佳化”,而應當致力于“多樣化”、“合理化”,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 羅增儒.數學解題學引論.西安:陜西師范師范出版社,2004.
[2] 郭思樂、喻偉著,數學思維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 施金鳳.淺談數學解題后的反思.數學通報,2008.5
[4] 王家澤.高考數學的臨場解題策略[J].中學數學參考(上旬),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