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福
摘 要:問題教學是指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設置疑難,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分析問題癥結所在,尋找假設,進行檢驗,以求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從其心理機制看,這既是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去分析思考,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本文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地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探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62-01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松、平等、和諧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而問題是數學課堂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何結合小學數學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營造問題的教學氣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一切思維的起點。”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無法直接解決問題,就會產生認知上的矛盾、內在的需要和學習的驅動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發生、發展和深化的過程,貼近學生的生活,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在實施“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應是“問題情境”的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前提和基礎。有了這樣輕松的環境氛圍,學生心理就有了安全感,提問就會無所顧忌,輕松思考,自由發表意見和見解。所以,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不要以“權威者”自居,而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交流,正確看待學生的創造潛能以及小學生好奇心所引起的“問題”潛能,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提問。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考者、合作者與討論者,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教師要學會聆聽,正確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異想天開,最大程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營造積極、自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大膽質疑,敢于提問。
二、走進生活發現問題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數學知識高度抽象和邏輯嚴密的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艱難性。如果我們能從知識背景出發組織教學,就能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使學生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化難為易地學。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第一,貼近生活找數學,使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入到現實生活中進行“再創造”活動。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時,從“小馬過河”的故事出發,當講到小馬要過河,看到河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這條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而小馬的高度是1.2米,故事最后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小馬到底能不能過這條河?這樣教學是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的題材,由此引出數學問題,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第二,給數學找個“原型”,把常識提練為數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三,依托知識背景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發展。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老師只說了一句話:“這兒有一個梯形的紙板,要求它的面積,誰能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為了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就通過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自覺地進入了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階段。使他們在迫切要求下學習,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和決心,為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創造營造氛圍。
三、提高問題教學方法
要想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必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就會出現提出簡單、幼稚甚至可笑的問題的情況,挫傷學生提問的熱情。因此加強雙基訓練,打牢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是提出高質量問題的前提條件。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通過課余與孩子們談心發現,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想提問但又不知怎么提。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會問,必須讓學生掌握一些提問的方法。
1、直接式提問。概念、法則、公式教學常用到直接式提問,即就同一概念、法則、公式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如“學習四邊形”時,學生可以從“什么是四邊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等方面提問。
2、比較式提問。計算、數的讀寫教學常用到比較式提問。通過比較,學生會發現知識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進而達到對知識融合貫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在學習小數的讀法時,先讓學生讀幾個整數,通過對比,孩子們明白了小數的小數部分是按讀車牌號碼的方法讀。從而明白了區別,加深了印象。
3、聯系式提問。幾何圖形教學常用到聯系式提問。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展開想象,開拓思維去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如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教師引導學生用小正方形去鋪一鋪的方法得出結論。同時再聯系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提問。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是開路先鋒,問是深耕之犁,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比老師更需要問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質疑,提高質疑水平,使學生從小養成敢問,樂問,善問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