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瑩
摘 要:在數學課課堂教學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工作中,作者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評價。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實踐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展開討論。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85-01
《標準》中寫到: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話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數學課課堂教學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工作中,作者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評價。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實踐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展開討論。
一、小組評價
小組評價主要包括作業、晨練、課堂、衛生、紀律五個方面。
作業:每天由監督員檢查組內成員的祖業,根據完成情況記分。初中階段學生仍然面臨著升學壓力,完全的拋開課業負擔還不能夠實現,而學生又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情感和態度還不穩定,通過這種方式來確保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態度的穩定性,同時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做好充分準備。
晨練:1、2組,3、4組,5、6組互評,由組長完成評價,教師每天抽檢兩組。小組評價部分由組長完成晨練成果的評價,第一,確保了評價的相對準確性;第二,還提高了組長的個人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使其揚長避短,減少、避免應試中的小失誤;第三,節省了教師的批改時間,有效的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課堂:在導入環節,我們利用組內自評復習舊知并考察學生對上節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除法》第2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在課前教師給出每組一道計算題,請每組3號題板作答其他組員練習本上作答并選出一名代表進行評價,第一組的3號同學是這樣解答的: ,而第一小組的4號同學是這樣評價的:給出3分,因為 不是最簡二次根式,所以結果沒化簡完扣2分,正確結果是:= =6。剛回答完畢這個小組的1號又進行了補充:“這道題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做,先將 化簡成2 再運算,結果仍然是6,即= 。”這個過程,小組成員利用集體練習、組內評價的形式對舊知進行了回顧和提升,1號的補充又給其他同學另一種運算方式,開動了學生的腦筋,給本節課一個好的開始,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練習環節,我們可以換一種小組評價的形式進行新知的應用練習。還是以上面那節課為例,教師給出3道二次根式除法的計算題,這次請1、3、5組的2號同學題板作答,2、4、6組的2號同學評價。這次,用組間互評取代了組內自評,激發學生探知欲望,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由于是新知,出現的錯誤也會較導入環節多一些,應該給學生們足夠思考、體驗的時間,3道題節省了解題時間給三位評價同學以足夠的評價時間,每一次評價都是學生細細體會新知,慢慢消化新知的過程。
衛生:由每天的值日班長和班級衛生委員主要負責班級的公共衛生,遵照學校制度,并體現班級的衛生紀律記分板上;小組內的衛生員負責本組的個人衛生并評價,衛、紀板上的評價和衛生員的評價同時累計到小組評價表中。班級衛生是以小組的形式來劃分分擔區的,每周得分最高的小組有優先選擇分擔區的權利,因此,小組成員為了保護自己的勞動果實更是積極維護班級衛生,更是擔心自己的個人衛生,如頭發,指甲,物品擺放等影響小組的集體榮譽。適時的給予評價也是對學生行為的肯定。
紀律:由每天的值日班長和班長主要負責班級的紀律,遵照校規、班紀,并體現在班級計分板上;班級全體同學都有互相監督互相評價的權利和義務,評價的結果依然累計到小組評價表中。再次發揮集體的作用,小組評價監督彼此的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習慣,即使教室里沒有老師,班級也依然井然有序。
二、教師評價
1、教師對學生個人表現的評價。
當學生完成像作業、晨練,課堂回答、測試等活動時,教師除了對個人成果進行評價,更應該注重在情感態度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欣賞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態度,認真聆聽學生的見解,并從中發現學生的特點和優點,抓住這些特點和優點放大,激勵學生下一次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教師對小組合作狀況的評價。
教師對小組合作狀況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和效率。所以教師要把握時機準確地進行評價。評價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可以是分值上的額外加減,也可以是語言上的表揚,還可以是小小的物質獎勵。
3、教師對班級的階段評價。
每一階段教師評價的目的和作用都不相同。教師應該適時準確對班級進行階段性評價。階段評價可以分為周評價,月評價,學期評價等。師生共同評出“周冠軍”、“月冠軍”和“最佳隊員”等,進一步鼓勵學生參加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合作的積極性。
三、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的形式有兩種:發言和評價表。
發言,每節課最后五分鐘小結和周五的班會自由發言時間,學生們可以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有利于學生個人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評價表,分為填寫是為了輔助學生在課后、家里督促自己的個人行為,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完成,量化學生行為,再次感受合作學習的意義。評價表清晰的展示和驗證了學生的積累過程,同時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認識自我,相信自我。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 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2
[3] 大連市教育局/大連教育學院.大連市初中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