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梅
摘 要:對于高中生來講,地理是一門十分重要的文科課程。它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宇宙,了解大自然,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國情。可以說地理課的教學對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然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本該充滿新鮮感,充滿樂趣的地理課,在一些學生眼里卻成了艱澀難懂,枯燥無味的代名詞。甚至一些學生對地理課喪失學習興趣。同時它的培養模式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改革策略探析這兩個角度出發,設計一種全新的地理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素質教育;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22-01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對于高中地理來講,其外延還延伸到了宇宙層面,囊括了對于天體運行的鉆研和探索。高中地理教學,無論是對于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還是讓他們了解大自然的奧妙,還是讓他們知道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是一門十分具有實用性的科學。但是,受制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針對高中地理規律有效教學的研究還比較少,導致地理規律有效教學缺乏指導[1],使高中地理教學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些誤區之中。它使得原本應當充滿樂趣,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地理課堂變得死氣沉沉,使得原本應該對學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課程變得艱澀難懂,枯燥無味,使學生厭倦地理學習。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個人學習輕團隊合作,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固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的反思,以揚棄的態度對地理教學進行銳意改革,讓地理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讓學生不再把地理課視為畏途。這里,我們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改革策略探析這兩個角度出發,探討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既降低教師的教學成本,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缺陷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礎上,其深度,廣度和難度都有了顯著的加大。一般來講,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
一是重理論灌輸,輕動手實踐。由于高考“指揮棒”的支配,教師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論灌輸而非動手實踐上面,這導致了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脫節。
二是以教師的滿堂灌為主,缺乏師生互動,缺乏師生之間在知識上的交流。同時,教師不得不把原本具有整體性的知識系統,嚼碎了強行喂給學生,而不同學生之間在理解力,接受力方面的差異就不在教師考慮的范圍之內了。
三是以學生的個人學習為主,缺乏團隊性的合作。
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只注重理論灌輸而缺乏動手實踐,會讓學生變成雖滿腹經綸但卻欠缺實踐能力的書呆子,使他們無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其次,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原本應該對學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課程變得艱澀難懂,枯燥無味,使學生厭倦地理學習。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導致他們在高考中大面積失分。再次,由于把學生割裂成了一個又一個孤立進行學習的個體,缺乏團隊性的合作,而如今的社會卻是十分注重團隊合作的。學生若在校期間得不到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將來走入社會更是難以立足的。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如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社會背景下,地理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2]。這就要求我們的地理教學也要積極向這種全新的理念靠攏,變滿堂灌為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變個人學習為團隊學習;變死扣教材為鼓勵創新。這樣才抓住了教學改革的實質。
二、地理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
這里我們以人教版教材中《天體運動》這章為例,具體闡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改革策略探析。
1、教學前的預備
地理教材的處理與分析是上一堂好課的基礎與前提[3]。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準備好地球儀等教學用具,還要認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知識點設計成不同的課題供學生討論。同時,教師也要囑咐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對知識點有個大概把握。
2、導入課程
教師首先以初二物理學過的運動學方面的原理作開場白:同學們,大家還記得初二物理課學過的原理嗎?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以運動的形式存在的,絕對靜止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天體的運動。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把地理課與其他學科進行融通。然后,教師為學生播放PPT,對將要學的內容首先進行概述。
3、開始小組討論
在討論前,教師首先布置討論的課題:1、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基本內容。 2、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3、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這個比值與行星的質量無關,但與太陽的質量有關。 4、理解人們對行星運動的認識過程是漫長復雜的,真理是來之不易的。然后,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最后,每組派代表一人上講臺來各抒己見。教師要提醒他們不要光依附于課本,而是可以大膽地提出一些新的學術觀點。學生發言完畢,教師對其發言的優缺點進行評述。最后,教師對所有學生代表的發言進行統一總結。
參考文獻:
[1] 艾何.高中地理規律的有效教學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陳倩.高中地理教學案例設計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4.
[3] 閆柳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