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賈紅國 趙延君
摘要: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以其便捷、靈活且信息量大等特點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給法治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必須立足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利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
關鍵詞:互聯網;法治建設;問題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技術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交流習慣等。與此同時,我國互聯網法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互聯網的法治研究工作、提高立法和執法水平,對網絡內容進行法制化管理,對互聯網普法教育進行積極的宣傳,幫助我國互聯網法治管理工作走出目前的窘境。
(一)對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部分司法工作者對互聯網法治建設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是對互聯網存在偏見,認為互聯網是年輕人使用的東西,是娛樂工具,可以傳播低俗、荒誕的東西,對個人和社會存在較大的危害,不用也罷。二是滿足于傳統的學習和工作模式,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愿主動到互聯網上學習,也不習慣借助互聯網搞好工作。三是不愿意接受互聯網帶來的“雜音”,嚴重阻礙了此類人員互聯網能力的提高。四是運用互聯網宣傳法治的能力不強。由于認識上的不足,部分司法工作者和民眾沒有主動學習互聯網的使用技能,致使其運用互聯網的能力不強,更談不上運用互聯網來加強法治建設。
(二)現有法治網絡存在部分問題
現有的法治網絡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部分網站僅重視法治資訊的傳播和展示,專題報道和深度報道不夠,對法治題材的處理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二是有的法治網站的自身特色不夠鮮明,有甚至有內容雷同重復的情況。三是網站互動性功能開發不夠,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很少,網絡的優勢未能充分顯示。四是法治網絡在優勢整合上仍有欠缺,網站之間的合作,網站與其他大眾傳媒的合作不夠,影響了各種媒體間在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經費資源等方面的整合,缺乏信息共享和優勢互補,沒有完全形成網絡互通互聯所具有的效果。
(三)網絡法治人才缺乏
網絡法治傳播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相關從業人員隊伍還不適應網絡發展的需要。一是從業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接受過專業新聞、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也沒有經過新聞工作的專業訓練,對新聞工作的基本規律、職業道德、工作方法等都缺乏了解,熟悉法律基本知識的人也很欠缺。二是在各級普法機構和普法工作隊伍中,既懂法律又能熟練應用網絡的人員很少。
(四)數字鴻溝仍然存在
我國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信息化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中國人口眾多,但萬人口因特網用戶數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遠低于全球平均連接速度。二是國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網絡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和區域之間的數字鴻溝已成為影響協調發展的新因素,數字鴻溝的存在,影響了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工件的全面開展。
針對互聯網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本文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社會對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一是要使其認識到互聯網是信息時代學習法律知識和交流法治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法治建設的重要載體,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必不可少。二是要使其認識到互聯網是司法組織和和司法工作者與民眾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新形勢下加強法治建設的有效工具。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廣大廣大司法工作者和民眾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在司法組織中建立互聯網應用人員隊伍,提高互聯網對廣大司法工作者的吸引力
一是要加強網絡法治人員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由法學專家學者組成的動態的法治點評隊伍和法治在線主持人隊伍,經常性地發表有影響的法治理論信息,提高法治文化宣傳教育的質量。二是要培養一批名氣高、能力強的法治編輯和評論員,積極推進法治網站建設,引導輿論走向。三是要完善互聯網的管理機制,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要使互聯網的管理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五是要精心培養一支既深諳法治建設理論、熟悉法治工作規律,又精通計算機技術、擅長應用互聯網的隊伍。
(三)建立考核機制,不斷擴大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的范圍
完善互聯網技能培訓機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加強對廣大法治工作者和民眾運用互聯網技能的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廣大司法工作者網絡運用技能的培訓,并對培訓成果加以考核。通過培訓和考核,促進司法工作者及相關人員主動學習和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為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創造條件
一是要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和各地信息基礎結構建設,并在建設中加快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絡“三網”的真正融合。二是要采取降低資費和完善服務等方法吸納網絡用戶,不斷擴大網絡覆蓋范圍。三是運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不斷改善網絡設備和網絡通信線路,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傳輸速度和用戶上網學習法律知識的效率。四是要加快電子政務特別是電子司法系統建設,發揮政府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示范引導作用。
總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著法治工作內外環境,也為加強法治建設提供了新的平臺。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手段,加強法治建設工作是一個全新課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認真探索研究,因勢利導,不斷提高運用互聯網加強法治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電子商務法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7.
[2]齊愛民,劉穎.網絡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6.
作者簡介:姚 磊(1982-),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律,電子商務。
賈紅國(1976-),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趙延君(1982-),女,漢族,河北滄縣人,碩士研究生,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企業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重點課題《互聯網法治問題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