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莉
摘要: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系到學校長遠發展的固本鑄魂的戰略工程。本文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化進行合理的分析,探索和研究適于新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是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環境變化 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055-02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系到學校長遠發展的固本鑄魂的戰略工程。以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化為切入點,探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的研究與實踐,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所處的新形勢
學術界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內涵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專家學者們各持己見,如岳金霞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有影響的自覺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學生具有心靈感染、規范砥礪、物質支持以及精神引導功能。優質的環境會對學生正確思想認知有著強化推進功能,惡劣的環境則會對學生的正確思想認知產生反作用。[1]這一觀點很具代表性。
近些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確實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各種新事物、新思潮充斥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面對這些新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夠再束縛于傳統模式,應積極探索有效的路徑,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勢在必行。
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聚焦理念、方式方法和工具載體創新。要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實際需要;將思想教育與文化教育同步發展,將實現思想引領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起來。[2]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新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現實要求。[3]中國大學生承載著國家的未來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要將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堅持不懈加強理論武裝
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圍繞“以筑牢堅信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這“三塊思想理論基石”為主線展開,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重視思想錘煉和道德修養。
(1)要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保證將黨的創新理論滲透到教育教學中,著重把握好三個環節:一是要求教師深入研究和領會黨的創新理論,使理論和教材有效的結合;二是保證授課形式與內容創新,使黨的創新理論生動地進課堂;三是尋找黨的創新理論進頭腦的新途徑,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
(2)要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的法律素養和法治觀念,此外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三)強化陣地管理,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
注重強化陣地意識,加強對大學課堂、講座、網絡等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與管理。加強依法管理,構筑起抵御滲透的“防火墻”。學校要牢牢把握網絡輿論主導權,建立健全網絡輿情預警和防控機制。建立學校、教學院、班級抵御滲透三級協防巡查工作體系。
(四)創新課堂教學,發揮教學主導作用
(1)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建設,堅持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例如: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2)突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增強形勢政策教育的育人效果。強化教學環節,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
(3)強化專業課教學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結合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吉林化工學院楊金遠教授利用“坐標法解讀中國夢”,其教學構思是在非思想品德類課程中滲透德育內涵,將高等數學與思想品德教學有機結合,收到良好效果。
(五)創新隊伍建設,提升理論研究水平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教師伍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四支隊伍”作用和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作用。通過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學生工作干部培訓班等,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優化班主任隊伍結構,切實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
(2)密切關注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加強師德建設。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常態化機制。開展聽課活動、授課比賽、質量檢查等活動。
(3)堅持正確導向,積極做好宣傳與宣講工作。建立以基層黨總支書記、人文社會科學教師為骨干的宣講團,加強對新聞宣傳的引導、管理與監督。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梢岳孟嚓P媒體開設“我身邊的優秀教師”“校友風采”“名人論壇”等欄目,宣傳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先進事跡,提高思想政治宣傳的效果。
(4)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水平。注重研究隊伍的建設,鼓勵和吸引有較深理論功底和較強研究能力的、有志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同志,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完善研究工作機制;強化研究工作管理,促進研究成果質量的提升和成果轉化,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上層次提供服務和支持。
(六)發揮黨團功能,構建高品質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深層本質就是一個大學的精神所在,是學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高校要加強學生黨支部的建設,為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發揮共青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功能、創造功能和承載功能。把黨支部、社團建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實踐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如:組建青年志愿者協會、社團等。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將價值認同轉化為行為實踐。[4]
(七)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
(1)建立一支高質量黨員隊伍。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為契機,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發展黨員工作總要求,破解難點和新問題,著力提升發展黨員工作質量。借助“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握住學習教育的基礎和關鍵,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路徑,使學生黨員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做合格黨員。
(2)發揮黨校的教育功能。健全學校黨校培訓、院(系)分黨校黨課教育、黨支部聯系人培養三級黨員培養教育體系,學校黨校突出黨員和發展對象的教育培訓;二級黨校注重本單位的黨員和積極分子的教育培訓。黨校要合理構建適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教育體系,結合愛國運動紀念日,依托烈士紀念館等學習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活動。
(3)突出“典型示范”教育。通過舉辦師德標兵、優秀大學生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典型人物事跡宣展等形式,充分發揮先進典型人物的激勵、示范、引導作用;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步,引導以實際行動爭做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表率。
(4)學生黨員要做實踐活動中的領頭兵。學??梢酝ㄟ^“黨支部立項”活動、實踐體驗式教育、社會實踐、創業大賽等形式,為學生黨員提供廣闊的實踐和鍛煉平臺。例如:在發揮黨員服務作用方面,開展“服務社會、服務學生、服務群眾”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教師“三比三創”活動(比教學水平;比學術研究;比教風師德);開展學生“三比三幫”立功競賽活動(比思想認識,幫思想;比學習效果,幫學習;比主動奉獻,幫文明修身)。在維護校園和諧穩定方面,開展“佩黨徽,做標兵”服務活動、黨員教師幫助學生就業活動。志愿服務方面,積極開展留守兒童牽手助學等志愿服務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具有挑戰性的創業大賽,如:“互聯網+”等創業大賽,使學生們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黨員從中發揮積極的帶領和示范作用,增強使命感,發揮其模范先鋒作用,為營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起到積極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三、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信息化建設
新形勢下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媒體的優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建設,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實現教育網絡信息化建設,要緊密結合新媒體與傳統教育方法。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庫等學習的平臺與資源。充分利用交互工具,加強教育環節的互動。[5]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專題網站;創新“IM”,建立思政教育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教師可以和學生建立IM群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網絡化。充分利用手機的便利性,達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建立校、院、班級三級微信公眾平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新媒體法律法規,凈化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創造健康、積極的網絡學習環境。
高校要把《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作為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綱領。立足于當前大學生思想實際和特點,適應形勢變化,科學謀劃、創新舉措,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征、體現高校特色、適應學生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王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2]廖素梅.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選擇[J].思政教育,2015,10.
[3]鄢新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及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8.
[4]趙明媚.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教育管理,2015,03.
[5]鄧暉.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15,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