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強
摘 要: 通過對高中體育課教學中的技能的學習,有助于促進高中生身體形態和各個器官系統功能的協調發展,有效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和靈敏等身體素質水平,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作者在長期體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的途徑方法,供廣大師生參考。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體育 教學研究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使命。在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教學更凸顯了獨特的魅力。為使體育教學更順利高效地進行,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學方法的使用。我在多年一線教學崗位上總結出一些經驗,下面談談看法。
1.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
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能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了可能。通過高中體育學習,學生掌握兩三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術、技能,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活動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2.合理安排,建立良好的體育環境,注重實效、科學評價
針對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和不同專業特點,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和實施中,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運用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教材,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培養意識品質,進而張揚個性。例如男生喜歡激烈、拼搶性強的籃球、足球等項目。在教學中,不僅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精神的培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注意團結協作作風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針對女生對美追求強烈的特點,選擇藝術體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讓她們在追求美的同時,陶冶情操,從而達到培養個性的目的。
在教學中,一方面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的特征,讓學生個性到充分發展。另一方面注意把握實際效果,避免學生對某一項目“感興趣”就只參加這一項目活動,忽視身體的全面均衡發展。同時,還要完善體育考核制度,對學生身體進行綜合評價,以便促進教學。
3.出技術點,強調鍛煉的實效性
人的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身體素質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和勞動技術素質的基礎。離開人的身體談人的素質發展,在理論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中也是要失敗的。新編教材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抓住體育學科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體育技術作為鍛煉身體、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指身體機能、形態等身體質量)的橋梁,在初中的基礎上,提高了體育的技術要求。教材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提高身體鍛煉的實效性。
體育教學中不能排斥運動技術,更不能一見到競技技術的名詞術語就認為是競技技術。教材中出現的技術與競技運動技術有很大區別,即使是學習一些初步的競技運動技術,其目的是用它來發展學生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而不是讓每個高中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實際上也不可能都成為運動員。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編寫的技術不過于強調技術細節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更好地指導自身體育鍛煉,提高鍛煉的實效性。
4.鼓勵學生自主參加鍛煉
現行的教學模式仍擺脫不了“教師教,學生學”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接受教師的教授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對他們將來要獨立從事體育鍛煉是不利的。為了讓學生在脫離教師的指導,自覺自主地參與體育鍛煉中,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鍛能力。如在準備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讓學生自編準備操進行帶操,在游戲活動中讓學生自行設計游戲來參與,在課的結束部分安排十分鐘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愛的項目自練,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參與,我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加強指導和分析:每一次自鍛結束我都會進行評價和分析,既有效地掌握他們自煉的情況,不把自鍛放任為單一的自由活動,又協助他們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增強學生自鍛的自信心。對一些能較好完成自鍛的學生不斷修正和提高自鍛的要求,如幫助他們建立階段性的自鍛計劃和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等,達到這一學習的效果后,大多數學生都會在課余有能力自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5.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能力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促進學生強健體魄的一線隊伍,因此,只有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才能保障學生上好體育課。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體育課為體育與健康課,它是學校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徑,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滲透健康的理念。體育教學工作者應該不斷學習體育知識,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使體育課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教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長,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經常采用以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為目標的全套個性化的獨特教法,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認識,從而從各個方面增強學生的健康體魄。
體育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拓展學生的思路,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觀念教育和運動能力的教育,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韓靜燕.淺議高中體育新課改在教學中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3,24:59+61.
[2]劉顯峰.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教育,2016,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