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伏軍
摘 要: 新課改理念下,有效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體制,更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本文在探究體育教學的基礎上,對實現有效體育教學提出了措施。
關鍵詞: 高中體育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作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體育有效教學對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筆者從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及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對該問題進行了探討。
1.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學生以情緒的滿足,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由于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燥,教師可采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教師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范,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我認為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教師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效,使學生樂學,需要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合力,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2.正確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思想是行動的指引,高中體育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站在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書匠的高度定位自己的職業,對學校體育的責任和義務有所擔當,站在通過體育來培養人、塑造人的高度認識體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出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其次,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體育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不斷學習、實踐,在體育教學中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最后,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把學校體育改革推向深入,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3.優化課堂結構是關鍵
體育教學由組織教學、教學內容、身體練習等各種成分組成,各成分之間的結合并無固定形式。體育課的結構形式應根據課的不同任務、不同教材、不同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人體的活動變化規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和運用。因此,我們不能把教學限于一種手段的固定。每個學生每堂課都要學到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合理的課堂結構應該是從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出發,從滿足學生的活動愿望出發,從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出發。應該多層次地構建教學組織,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安排多向性、多變化的目標,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
4.實施分層分組教學
體育新課程在肯定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共同規律性的同時,也承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由于受遺傳素質、生活條件、運動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在技術學習中會表現出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差異,他們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從事某一技能的學習,也不可能在經過同樣的學習努力后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中要堅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技術教學中出現差異性與選擇性,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使每個學生經過努力基本達到技術學習的基本要求。另外,為學生個體的潛能挖掘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的特長和能力得到有效的發揮,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5.培養意識,友好競爭
高中生正處于爭強好勝的年齡階段,課堂上表現欲較強。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適當地將競爭引入體育課堂,根據教學內容中不同的訓練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競爭意識培養的訓練,使其在充分體會到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培養其體育鍛煉的友好競爭意識。如在進行接力訓練時,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為4人一組的若干個小組,同時,規定比賽結束后最后一名的小組成員將要接受小組集體俯臥撐的懲罰,同時規定比賽中動作不規范或使用非正常手段獲勝的小組接受同等處罰,由此在激發學生的獲勝欲望,從而拼盡全力參加體育活動的同時,也使接受懲罰的學生體會到失敗的痛苦,從而自覺地在今后的鍛煉中努力訓練。這樣通過友好的競爭,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提高體育成績。
6.教學評價要科學有效
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解惑釋疑、激勵表揚等功能,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更具活力。
首先激勵要適時。激勵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表揚能讓他再接再厲;當學生面臨困境時,表揚如一針強心劑,讓他振作起來。
其次激勵要適度,把握好表揚的分寸。表揚不僅是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而且是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表揚要做到言如其實,恰如其分。
最后激勵要講策略。激勵性評價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時應講究語言藝術,更多地給予學生鼓勵,營造一種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
總而言之,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同時也是新課標條件下的迫切要求。筆者就從樹立新課改理念、變革傳統運動項目的訓練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等方面闡述了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正江.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60+62.
[2]母奉杰.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5,02:34.
[3]趙妍.構建高中體育教育有效性的路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4:150.